-
風寒泄瀉型小兒泄瀉(小兒腹瀉病)
症狀:大便色淡,帶有泡沫,無明顯臭氣,腹痛腸鳴。或伴鼻塞,流涕,身熱。舌苔白膩,脈滑有力。 治則治法:疏風散寒,化濕和中。 中成藥:藿香正氣口服液等。 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厚朴、蘇葉、陳皮...
2017-03-05 -
脾腎陽虛泄瀉型小兒泄瀉(小兒腹瀉病)
症狀:大便稀溏,完穀不化,形體消瘦,或面目虛浮,四肢欠溫。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治則治法: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中成藥: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 方藥: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減,制附子、黨參、炒白術、...
2017-03-05 -
脾胃寒濕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理中湯。 證候表現:如瀉時有腹痛,或吐或不吐,所瀉者多完穀未化。 病因病機:此寒濕症也。 處方:宜理中湯主之。 出處:《幼科發揮》·五臟主病(篇)·脾所生病(章) 原文:如瀉時有腹痛,或...
2017-03-05 -
傷風脾虛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小建中東加防風。 證候表現:如泄時有發熱惡寒,水穀不分者。 病因病機:此風濕症也,謂飧泄,經雲春傷于風,夏生飧泄者是也。 異名:謂飧泄。 處方:宜小建中東加防風主之,若兼膿血者,胃風湯主...
2017-03-05 -
脾胃虛寒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理中湯、六君子湯。 證候表現:所下白色,或穀食不化,或水液澄清。其候神疲,唇口舌俱白色,口氣溫熱。 病因病機:脾土虛寒作瀉。 處方:宜理中湯或六君子湯。 出處:《幼幼集成》·卷三(卷)·...
2017-03-05 -
裡實熱盛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四苓湯、玉露散。 病因病機:火瀉內熱或傷暑;(注)火瀉者,皆因臟腑積熱,或外傷暑氣。 證候表現:暴注下迫腹痛疼,煩渴瀉黃小便赤。故瀉時暴注下迫,肚腹疼痛,心煩口渴,瀉多黃水,小便赤色也。...
2017-03-05 -
肝木乘脾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益脾鎮驚散、養脾丸。 病因病機:驚瀉因驚成泄瀉。(注)驚瀉者,因氣弱受驚,致成此證。 證候表現:夜臥不安晝惕驚,糞稠若膠帶青色。其候夜臥不安,晝則驚惕,糞稠若膠,色青如苔。 處方:鎮驚養...
2017-03-05 -
暑熱傷脾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理中湯、加減香薷飲、理中丸、六一散。 證候表現:初瀉有發熱口渴者。 治則治法:此宜以清暑氣為先。 處方:不可便用理中湯丸。內有熱,恐乾薑犯時禁,加減香薷飲主之。香薷黃連甘草(炙。各等分)...
2017-03-05 -
傷暑脾寒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理中東加藿香、理中丸。 證候表現:如初水瀉,無熱無渴者。 處方:不可服玉露散太多,恐犯胃氣也。宜理中東加藿香煎成湯,澄冷服;或理中丸,用冷水化開服之。 出處:《幼科發揮》·因五邪之氣所生...
2017-03-05 -
水熱互結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豬苓湯。 證候表現:如瀉時有腹痛,或痛或不痛,所下亦有完穀而未盡化者,此邪熱不殺谷也,有成糟粕者。 病因病機:皆屬熱濕。 處方:以《傷寒論》中豬苓湯主之。 鑒別診斷:寒濕熱濕,宜詳辨之,...
2017-03-05 -
脾胃實熱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瀉黃散。 證候表現:薛氏雲:右腮色赤,飲冷。泄瀉。 病因病機:胃經實熱也。 處方:用瀉黃散(脾)。 出處:《幼科證治準繩》·集之七脾臟部(上)(集)·瀉(篇) 原文:薛氏雲:右腮色赤,飲...
2017-03-05 -
胃經虛熱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白術散。 證候表現:惡冷喜熱;泄瀉。 病因病機:胃經虛熱也。 處方:用白術散(渴)。 出處:《幼科證治準繩》·集之七脾臟部(上)(集)·瀉(篇) 原文:惡冷喜熱,胃經虛熱也,用白術散(渴...
2017-03-05 -
脾中積熱型小兒泄瀉
證候表現:湯氏雲:小兒熱瀉者,大便黃而赤,或有沫;此證當以小便赤少,口幹煩躁為驗。 病因病機:乃髒中有積,或因乳母好飲酒,或嗜熱物,或生下傷濕蘊熱 處方:治法當用錢氏白術散渴去木香用之,五苓散(驚...
2017-03-05 -
胃氣不和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使君子丸、益黃散。 證候表現:(潔)乳食不消,初病忽然氣出冷,四肢亦冷,面白無光澤,精神不定。泄瀉。 病因病機:此乃胃氣不和。 治則治法:可以大溫藥治之。 處方:使君子丸、益黃散主之。 ...
2017-03-05 -
腎虛不藏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六味地黃丸加破故紙、補中益氣湯。 病因病機:腎亦髒也,謂之腎瀉者,腎開竅于二陰,為閉藏之主,腎虛則不能主閉藏,而水穀自下。且下焦如瀆,有所受則有所出也。 證候表現:但瀉不同,《難經》雲:...
2017-03-05 -
食化為濕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丁香脾積丸。 證候表現:如瀉時有腹痛、腹鳴之證,惡食,所下酸臭之物。 病因病機:此因宿食停滯于中而成濕,此食化為濕也。 治則治法:宜下之,積去泄自止也。 處方:丁香脾積丸主之。 出處:《...
2017-03-05 -
泄瀉的食療
各型通用食物 1.陳倉大米炒焦吃,或將陳大米碾磨成麵粉,炒焦,每次送服6克,每天2~3次。 2.黃豆皮燒炭研成細末,每次開水送服6~9克,每天1~2次。 3.鮮馬齒莧200克,洗淨搗爛絞...
2015-06-25 -
第三節 泄瀉
泄瀉是一種常見病,它在秋冬季節最易流行,那麼怎樣做才能及時的控制病症?針對這種病症是否有比較好的的治療方法呢?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注意什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吧。 泄瀉是以大便次數增多,糞...
2017-03-05 -
太溪穴——補腎同陽、修復先天之本的要穴
太溪,是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和原穴,古代醫籍中記述的“回陽九穴”之輸穴就是本經經氣彙聚之地,是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原穴就是腎臟的原氣居住的地方,腎經的原發力、原動力都在這裡。太溪穴合二為一,所乙...
2017-03-05 -
泄瀉不同名稱及含義
泄瀉又彌腹泄,是以糞便清稀,甚至便下如水,排便次數增多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其中大便清薄,時作時止,病勢較緩者為泄;大便直下,如水傾注,病勢較急者為瀉。如《奇效良方》就說:“泄者,洩漏之義,時時溏...
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