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脈經》選錄之診脈動止投數疏數死期年月第六
脈一動一止二日死(—經雲一日死)。二動一止三日死。三動一止四日死或五日死。四動一止六日死。五動一止五日死或七日死。六動一止八日死。七動一止九日死。八動一止十日死。九動一止九日死又雲十一日死(一經雲...
2017-03-07 -
《脈經》選錄之右手三陰脈
從少陰脈斜至太陽是陽維也。動苦肌肉痹癢。 從少陰斜至太陽是陽維也,苦顛僵僕羊鳴手足相引,甚者不能言,癲疾直取客主人,兩陽維脈,在外踝絕骨下二寸。 從少陽斜至厥陰是陰維也。動苦癲癇僵僕羊鳴。 從少陽...
2017-03-07 -
《脈經》選錄之右足三陽脈
前如內者足厥陰也,動苦少腹痛,月經不利,子髒閉。 前如內者足厥陰也,動苦少腹痛與腰相連,大便不利,小便難、莖中痛,女子月水不利,陰中寒,子門壅絕,內少腹急。男子疝氣兩丸上入淋也。針入六分卻至三分。...
2017-03-07 -
《脈經》選錄之三焦手少陽經病證第十一
三焦病者,腹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為水,留則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赤見於脈,取委陽。 少腹病腫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太陽大絡,視其結脈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腫,...
2017-03-07 -
《脈經》選錄之膀胱足太陽經病證第十
膀胱病者,少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則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脈陷,足小指外側,反脛踝後皆熱。若脈陷者,取委中。 膀胱脹者,少履滿而氣癃。病先發於膀胱者,背膽筋痛,小便閉。五日之腎,少腹腰脊痛,脛酸...
2017-03-07 -
《脈經》選錄之胃足陽明經病證第六
胃病者,腹脹,胃管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取三裡。 飲食不下,隔塞不通,邪在胃管,在上管則抑而刺之,在下管則散而去。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其較而散者,當病食痹,髀痛。 胃中...
2017-03-07 -
《脈經》選錄之小腸手太陽經病證第四
小腸病者,少腹痛,腰脊控睾面痛,時窘之,複耳前熱。若寒甚,獨肩上熱,及手小指次指之間,若脈陷者,此其候也。 少腹控睾引腰脊,上沖心,邪在小腸者連睾系,屬於脊,貫肝肺,絡心系,氣盛則厥逆,上沖腸胃,...
2017-03-07 -
《脈經》選錄之膽足少陽經病證第二
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澹澹恐,如人將捕之,嗌仲介介然,數唾,候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見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刺陽陵泉。善嘔有苫汁,長太息,心中澹澹善悲,恐如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則...
2017-03-07 -
《脈經》選錄之扁鵲診諸反逆死脈要訣第五
扁鵲日:“夫相死脈之氣,如群鳥之聚,一馬之馭,系水交馳之狀,如懸石落出,筋之上,藏筋之下,堅關之裡,不在榮衛,伺候交射,不可知也”。 脈病人不病,脈來如屋漏雀啄者死(屋露者,其脈來既絕而止,時時複...
2017-03-07 -
《脈經》選錄之扁鵲陰陽脈法第二
脈平旦日太陽,日中日陽明,哺時曰少陽,黃昏日少陰,夜半日太陰,雞鳴日厥陰,是三陰三陽也。 少陽之脈乍小乍大乍長乍短,動搖六分,王十一月甲子夜半正月二月甲子王。 太陽之脈洪大以長,其來浮於筋上,動搖...
2017-03-07 -
《脈經》選錄之診三部脈虛實決死生第八
三部脈調而和者生。 三部脈廢者死。 三部脈虛,其人長病得之死,虛而澀長病亦死,虛而:滑亦死,虛而緩亦死,虛而弦急癲病亦死。 三部脈實而大長病得之死,實而滑長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實而緩亦生,實而緊...
2017-03-07 -
現存最早的《素問》、《靈樞》版本
據《三百種醫籍錄》記載,《素問》有十七種,《靈樞》有十五種不同的版本。 現存《素問》版本以金刻殘本為最早,尚存11卷。其次為元刻本,有胡氏古林書堂及讀書堂刻本,還有兩種殘本。 《靈樞》現存最早的版本...
2017-03-07 -
補骨脂藥用價值 補骨脂的藥方選錄
導語:補骨脂藥用價值。《本草圖經》:補骨脂,今人多以胡桃合服,此法(用)破故紙十兩,淨擇去皮,洗過搗篩令細,用胡桃瓤二十兩,湯浸去皮,細研如泥,即入前末,更以好蜜和攪令勻如飴糖,盛於磁器中。旦日以...
2017-03-08 -
《黃帝內經·素問》第五十八篇——氣穴論篇
《黃帝內經·素問》第五十八篇——氣穴論篇黃帝問曰:余聞氣穴三百六十五以應一歲,未知其所,願卒聞之。岐伯稽首再拜對曰:窘乎哉問也?其非精帝,孰能窮其道焉,因請溢意盡言其處。帝捧手逡巡而卻曰:夫子之開余...
2015-04-17 -
《黃帝內經·素問》第五十五篇——長刺節論篇
《黃帝內經·素問》第五十五篇——長刺節論篇。刺家不診,聽病者言,在頭頭疾痛,為藏針之。刺至骨病已,上無傷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陰刺入一,傍四處,治寒熱。 深專者刺大髒,迫髒刺背,背俞也。刺之迫髒,...
2015-04-10 -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篇第七
黃帝問曰: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 岐伯對曰: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 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 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所謂陰者,真髒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 所...
2014-03-23 -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離合篇第六
黃帝問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 岐伯對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
2014-03-23 -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實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
2014-03-13 -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 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 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
2014-03-13 -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問于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
201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