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素問·六節藏象論》的原文闡述五臟與神、魂、魄、精、營的相互聯繫?
《素問·六節藏象論》說:“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肝者,龍極之本,魂之居也……;脾,……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 1、與神的聯...
2017-02-19 -
《素問·靈蘭秘典論》十二官原文說明六腑及膻中功能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所謂“中正”是處理事物不偏不倚,含有準確之意。 “決斷”即決定判斷。膽在精神意識方面具有判斷事物,作出決定的能力。《素問·奇病論》說:“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說明...
2017-02-19 -
《黃帝內經素問靈樞合類》
《黃帝內經素問靈樞合類》 醫經著作九卷。明·王九達輯注。刊於1628年。 本書是將《素問》和《靈樞》內容分類合編而成。 共分攝生、藏象、經度、運氣、脈候、色診、病能、論治、針刺九類,在各篇原...
2017-02-28 -
《素問·五藏生成篇》所謂“合、榮、主”的含義及意義
“合”,配合的意思。五臟之合是:心合脈,肺合皮、脾合內、腎合骨、肝合筋。這是說,脈、皮、肉,骨、筋等形體組織,要分別受五臟的滋養,而五臟的生理和病理狀況,也可通過這些形體組織反映出來。 “榮”,是...
2017-03-05 -
根據《素問·靈樞·天年》說明人體生長衰老有哪些變化?
幼、壯、衰、老、死是人體生命活動的自然規律。中醫學認為先天稟賦的厚薄,後天營養狀況的好壞,自然環境的因素以及是否善於養生等,都直接影響幼、壯、衰、老的過程。如先天稟賦充足,後天營養好,人體臟腑功能...
2017-03-05 -
根據《素問·生氣通天論》記載說明陽氣運行的規律
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人體內的陽氣也是順應四時晝夜的陰陽消長而運動變化的。陽氣是隨著一天之中時間、氣溫的變化,有規律地運行在休內不同的部位,而呈現出陰陽消長的不同變化。所以《索問·生氣通天論》載...
2017-03-05 -
以《素問·靈蘭秘典論》十二官文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
《素問·靈蘭秘典論》十二官是藏象學說的主要篇章之一,作者從當時封建王朝的政休制度,以取類比象方法,用十二官的職務及其相互關係作比喻來闡明十二個臟腑的主要功能及聯繫。所謂“官”,唐容川認為“官為所司...
2017-03-05 -
《黃帝內經素問校義》
《黃帝內經素問校義》 醫經著作卷。清·胡澍撰。刊於1880年。 書中將《素問》中難解的字、句、文義摘出三十條,通過考據訓詁,加以釋義。 解決了以往注釋中的一些難題。可供校勘《素問》的參考。現...
2017-03-06 -
刺腰痛—《黃帝內經·素問》第四十一篇
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郤中。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夏無出血。陽明令人腰痛,不...
2017-03-07 -
風論—《黃帝內經·素問》第四十二篇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願聞其說。岐伯對曰:風氣藏在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風者,善行而...
2017-03-07 -
痹論—《黃帝內經·素問》第四十三篇
黃帝問曰:痹之安生?岐伯對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為骨痹,以春遇此者為筋痹;以夏遇此者為脈痹;以至陰...
2017-03-07 -
痿論—《黃帝內經·素問》第四十四篇
黃帝問曰:五臟使人痿何也?岐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
2017-03-07 -
厥論—《黃帝內經·素問》第四十五篇
黃帝問曰:厥之寒熱者,何也?岐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帝曰:熱厥之為熱也,必數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故陽氣勝則足下熱也。帝...
2017-03-07 -
病能論—《黃帝內經·素問》第四十六篇
黃帝問曰:人病胃脘癰者,診當何如?岐伯對曰:診此者,當候胃脈,其脈當沉細,沉細者氣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胱為癰也。帝曰:善。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
2017-03-07 -
奇病論—《黃帝內經·素問》第四十七篇
黃帝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為何也?岐伯對曰:胞之絡脈絕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絡者,系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無治也,當十月複。刺法曰:無損不足,益...
2017-03-07 -
大奇論—《黃帝內經·素問》第四十八篇
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肺之雍,喘而兩胠滿;肝雍,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腎雍,腳下至少腹滿,脛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心脈滿大,癎瘈筋攣;肝脈小急,癎瘈筋攣;肝脈驚暴,有所驚駭,脈...
2017-03-07 -
脈解—《黃帝內經·素問》第四十九篇
太陽所謂腫,腰脽痛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故腫,腰脽痛也。病偏虛為跛者,正月陽氣凍解,地氣而出也。所謂偏虛者,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所謂強上引背者,...
2017-03-07 -
刺要論—《黃帝內經·素問》第五十篇
黃帝問曰:願聞刺要?岐伯對曰: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臟,後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肌肉者,有...
2017-03-07 -
刺齊論—《黃帝內經·素問》第五十一篇
黃帝問曰:願聞刺淺深之分。岐伯對曰:刺骨者無傷筋,刺筋者勿傷肉,刺肉者無傷脈,刺脈者無傷皮,刺皮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骨。帝曰:余未知其所謂,願聞其解。岐伯曰:刺骨無傷筋者,針至筋而去,...
2017-03-07 -
刺志論—《黃帝內經·素問》第五十三篇
黃帝問曰:願聞虛實之要?岐伯對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氣盛,穀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帝曰:如何而反?岐伯曰:氣虛身熱,此謂反也。穀...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