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胃虛寒型小兒腹痛
治療方法:小建中湯合理中丸加減。 證候表現:腹痛綿綿,時作時止,痛處喜溫喜按,面白少華,精神倦怠,手足清冷,乳食減少,或食後腹脹,大便稀溏,唇舌淡白,脈沉緩,指紋淡紅。 病因病機:本證因素體陽虛,...
2017-03-05 -
脾胃濕熱型小兒汗證
證候表現:自汗或盜汗,以頭部或四肢為多,汗漬色黃,口臭,口渴不欲飲,大便幹結,小便黃短,舌紅,苔膩,脈滑數。 病因病機:脾胃濕熱蘊積,熱迫津液外泄,故自汗或盜汗。頭為諸陽之會,脾主四肢,故頭部或四...
2017-03-05 -
風傷脾胃型驚風
治療方法:使君子圓、宣風散。 病因病機:又小兒傷于風冷,病吐瀉,醫謂脾虛,以溫補之;不已,複以涼藥治之;又不已,謂之本傷風,醫亂攻之。因脾氣即虛,內不能散,外不能解。風在脾胃。亦有諸吐利久不差者,...
2017-03-05 -
脾胃虛寒型驚風
證候表現:遍身冷,口鼻氣出亦冷,手足時瘈疭,昏睡,睡露睛。 治療方法:瓜蔞湯。 病因病機:因病後,或吐瀉脾胃虛損。 處方:瓜蔞湯主之。 治則治法:此無陽也,凡急慢驚,陰陽異證,切宜辨而治之。急驚合...
2017-03-05 -
脾胃寒濕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理中湯。 證候表現:如瀉時有腹痛,或吐或不吐,所瀉者多完穀未化。 病因病機:此寒濕症也。 處方:宜理中湯主之。 出處:《幼科發揮》·五臟主病(篇)·脾所生病(章) 原文:如瀉時有腹痛,或...
2017-03-05 -
脾胃虛寒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理中湯、六君子湯。 證候表現:所下白色,或穀食不化,或水液澄清。其候神疲,唇口舌俱白色,口氣溫熱。 病因病機:脾土虛寒作瀉。 處方:宜理中湯或六君子湯。 出處:《幼幼集成》·卷三(卷)·...
2017-03-05 -
脾胃實熱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瀉黃散。 證候表現:薛氏雲:右腮色赤,飲冷。泄瀉。 病因病機:胃經實熱也。 處方:用瀉黃散(脾)。 出處:《幼科證治準繩》·集之七脾臟部(上)(集)·瀉(篇) 原文:薛氏雲:右腮色赤,飲...
2017-03-05 -
脾胃氣虛型厭食
症狀:不思飲食,厭惡進食甚至拒食,面色少華,神疲倦怠,少氣懶言,形體偏瘦,唇色淡,口淡乏味,脘腹脹,大便稀溏,舌淡胖邊有齒印,色淡紅,苔薄白,脈細軟,指紋淡紅。 治則治法:健脾益氣,佐以助運。 中...
2017-03-05 -
脾胃陰虛型厭食
症狀:不思進食,厭惡進食,面色少華,口渴喜冷飲,唇紅,手足心熱,汗多浸衣,形體偏瘦,大便燥結,小便黃少,舌紅,苔花剝,脈細數,指紋紫或紅。 治則治法:滋脾養胃,佐以助運。 方藥:養胃增液湯(經驗方...
2017-03-05 -
脾胃濕熱型厭食
症狀:不思進食,厭惡進食甚至拒食,口渴不欲飲,肢體倦怠,口臭,時有噁心,甚則嘔吐,大便幹結或臭穢,小便黃少,舌紅,苔薄黃膩,脈滑數,指紋紫滯。 治則治法:清熱燥濕,健脾助運。 中成藥:王氏保赤丸:...
2017-03-05 -
脾胃不和型厭食
證候表現:食欲不振,甚則厭惡進食,食少而無味,多食或強迫進食可見脘腹飽脹,形體略瘦,面色欠華,精神良好,苔薄白或薄白膩。 病因病機:此由胃失和降,脾失健運引起,為厭食中常見證候,除不思食外,其他症...
2017-03-05 -
乳傷脾胃型積滯
治療方法:消乳丸。 證候表現:嬰兒乳滯睡不安,多啼口熱吐驚煩,肚脹腹熱便酸臭。(注)乳滯之兒,其候睡臥不寧,不時啼叫,口中氣熱,頻吐乳片,肚脹腹熱,大便酸臭也。 病因病機:乳滯。 處方:慎攻宜用消...
2017-03-05 -
春季如何調理脾胃
養生之道網導讀:春季如何調理脾胃?春季飲食稍不注意很容易影響到脾胃的健康,脾胃不健康的人往往比較虛弱,那麼春季如何調理脾胃呢?接下來小編為你介紹。 春季如何調理脾胃 1、選擇清補飲食。春天是萬物復蘇...
2016-04-18 -
脾胃失調濕熱鬱蒸型鼻疳
治療方法:萆薢滲濕東加減。若濕熱盛者,加黃連、苦參、土茯苓;癢甚者,加荊芥、防風、白鮮皮、地膚子;病情纏綿,反復發作者,加黃芪、白術、金銀花。小兒脾弱,腹脹便溏者,合用參苓白術散。 證候表現:鼻前...
2017-03-05 -
脾胃虛寒型口瘡
治療方法:附子理中湯。 證候表現:口瘡,手足逆冷,肚腹作痛。 病因病機:中氣虛寒也。 處方:用附子理中湯。 出處:《口齒類要》·口瘡(二)(篇)·口瘡(段) 原文:手足逆冷,肚腹作痛,中氣虛寒也,...
2017-03-05 -
脾胃虛弱咽喉失養型喉痹
治療方法:補中益氣東加減。若咽部脈絡充血,咽粘膜肥厚者,可加丹參、川芎、郁金以活血行氣;痰粘者可加貝母、香附、枳殼以理氣化痰、散結利咽;咽幹較甚、苔幹少津者,可加玄參、麥冬、沙參、百合等以利咽生津...
2017-03-05 -
保護脾胃 老人早餐莫貪涼
老人本身脾胃功能衰退,且多伴有慢性疾病,因此,老人的早餐要格外注意。西苑醫院老年病中心主任李躍華教授提醒,早晨起床時,夜間的陰氣未除,室內外溫度尚未回升,體內的肌肉、血管都處於收縮狀態,此時吃冰...
2010-06-29 -
脾胃實熱型胬肉攀睛
治療方法:瀉脾除熱飲加減。方中大黃、芒硝、黃連、黃芩瀉熱通腑;車前子、茺蔚子瀉熱通滯;防風、桔梗疏風散邪,載藥上行。如體不虛者,用本方去黃芪,加玄參、夏枯草,以加強瀉熱散結之功。 證候表現:胬肉頭...
2017-03-05 -
脾胃濕熱型白澀症
治療方法:三仁東加減。 證候表現:眼乾澀隱痛,白睛淡赤,瞼內可有粟粒樣小泡,眥帷有白色泡沫樣眼眵,胞瞼有重墜之感,病程持久而難愈,全身症可見口粘或口臭、便秘、溲赤而短,苔黃膩。脈濡數等。 病因病機...
2017-03-05 -
脾胃濕熱兼受風邪型時複症
治療方法:防風通聖散加減。 證候表現:眼內奇癢尤甚,淚多眵稠,胞瞼沉重,白睛微黃,色澤污穢,甚則黑白睛交界處呈膠狀隆起;亦可伴瞼內遍生顆粒,狀如小石排列。兼見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 病因病機...
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