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脾胃虛寒型小兒腹痛

治療方法:小建中湯合理中丸加減。

證候表現:腹痛綿綿, 時作時止, 痛處喜溫喜按, 面白少華, 精神倦怠, 手足清冷, 乳食減少, 或食後腹脹, 大便稀溏, 唇舌淡白, 脈沉緩, 指紋淡紅。

病因病機:本證因素體陽虛, 中陽不足, 或病程中消導、攻伐太過, 損傷陽氣, 失于溫養, 臟腑拘急而痛。 本證特點為起病緩慢, 腹痛綿綿, 喜按喜溫, 病程較長, 反復發作, 為虛寒之證。

治則治法:溫中理脾, 緩急止痛。

處方:小建中湯。

方用:小建中湯合理中丸加減。

處方:理中丸。

出處:《中醫兒科學》·第一章常見病證(篇)·第二十五節腹痛(章)

原文:脾胃虛寒證候腹痛綿綿,

時作時止, 痛處喜溫喜按, 面白少華, 精神倦怠, 手足清冷, 乳食減少, 或食後腹脹, 大便稀溏, 唇舌淡白, 脈沉緩, 指紋淡紅。 辨證本證因素體陽虛, 中陽不足, 或病程中消導、攻伐太過, 損傷陽氣, 失于溫養, 臟腑拘急而痛。 本證特點為起病緩慢, 腹痛綿綿, 喜按喜溫, 病程較長, 反復發作, 為虛寒之證。 治法溫中理脾, 緩急止痛。 方藥小建中湯合理中丸加減。 常用桂枝溫經和營;白芍、甘草緩急止痛;飴糖、大棗、生薑、黨參、白術甘溫補中;乾薑溫中祛寒。 氣血不足明顯者, 加黃芪、當歸補益氣血;腎陽不足, 加附子、肉桂以溫補元陽;伴嘔吐清涎者, 加丁香、吳茱萸以溫中降逆。 脾虛而兼氣滯者, 用厚朴溫中湯。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