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藥膳食療>經絡按摩>正文

脾胃虛寒灸哪些穴位 肝郁脾虛艾灸穴位有哪些

疾病是很常見的, 但是日常的保健能夠預防身體很多的疾病, 比如肝鬱脾虛是很常見的情況, 有的人吃了很多的保健品了, 但是一點保健效果也沒有, 用艾灸來養生效果還是不錯的, 艾灸需要瞭解一下穴位知識, 那麼肝鬱脾虛之後用艾灸治療的穴位有哪些呢, 下面就詳細的給大家做一些介紹看看。

1、局部取穴:期門穴、章門穴

2、背部取穴:肝腧穴、脾俞穴

3、四肢取穴:豐隆穴、內關穴。

肝氣淤滯, 易腹脹, 兩脅脹, 加灸:太沖穴。

肝鬱脾虛, 胖是虛胖, 舌頭大, 肚子大在上腹, 腹脹, 拉稀、便秘交替, 加灸:太白穴。

肝氣郁滯時, 豐隆加太沖;肝郁脾虛時, 豐隆加太白。

食療

菠菜燉血

首先準備好200克的菠菜, 100克的動物血, 洗淨菠菜之後將其和動物血一起煮湯即可。 菠菜可以起到滋陰潤燥、疏肝養血的功效作用, 有助治療肝氣不舒, 與動物血一起煮湯, 可以起到健脾補血的作用,

適合肝鬱脾虛型亞健康的人調理身體食用。

柚皮醪糟

準備好等份的去白的柚子皮、青木香、川芎, 還有適量的醪糟、紅糖。 首先把柚子皮、青木香、川芎等研磨成細末, 每次煮1小碗的紅糖醪糟時加3到6克的藥粉末, 之後趁熱服用, 每天2次。 柚子皮有著寬中理氣的功效, 可消食化痰;青木香能行氣止痛, 適合肝鬱氣滯、肝胃不和調理;醪糟、紅糖有助散寒和血、健脾胃。

以上介紹了肝郁脾虛艾灸的穴位知識, 很多人通過艾灸這樣的療法, 身體有了很多的保健效果, 也減少了一些疾病, 出現肝臟問題的時候, 應該及時的去做個檢查, 艾灸按摩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很多的穴位知識, 掌握一定的方法, 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脾臟不會出現問題。

1、足三裡穴艾灸祛濕

足裡穴是位於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 艾灸10-15分鐘即可, 需堅持一段時間, 很快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2、豐隆穴艾灸祛濕

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 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 針對這個穴位祛濕, 效果較佳。 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3、解溪穴艾灸祛濕

溪穴位於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 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 對於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 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 堅持一段時間, 能夠很好祛濕。

4、三元穴艾灸祛濕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 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 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 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 能夠幫助祛濕。

5、中脘穴艾灸祛濕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 臍上4寸的位置上。 每天艾灸10-15分鐘, 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症狀, 同時有助於祛濕。

6、谷穴艾灸祛濕

合穀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 有“顏面合穀收”的說法, 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 可艾灸合穀穴, 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合穀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

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 孕婦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 拇指屈曲按下, 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釐米, 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 10次為一療程。 每次艾灸10-15分鐘, 每天一次。

生活方式養脾胃

如何從生活習慣上去養胃呢?羅鴻宇認為,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越來越不健康, 尤其是飲食無規律、工作壓力大, 都會造成陽氣不足, 從而導致了腸胃病的發生。 同樣, 肝氣鬱結目前也是城市人群生病的主流症狀, 而肝氣鬱結也會影響到胃氣。 所以, 養胃需兼顧養心。

其次, 在飲食方面, 南方人喜歡喝冷飲, 吃生冷的水果, 對於脾胃虛寒的人來說, 這是不好的, 尤其是對經常性胃痛、大便稀爛的人,因為虛寒導致了脾胃受傷,脾胃受傷後,脾胃運化不足,不能給身體進補,又進一步導致了身體更加虛寒的惡性循環。所以,脾胃虛寒的人要少吃寒涼性食品,養好脾胃。

不需辨體質就可用的養胃方

專家介紹,冬季養胃,可以用食療方,也可以用中藥方。這些醫生介紹的方子,性質都是比較中性的,不必一定需要辨證體質,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服用。>>>七健脾養胃營養粥

一般胃寒的人,在身體、尤其是腹部受寒以後,就會感覺到小腹疼,但是,一用熱水袋敷一下,或者喝點溫開水,疼痛就會緩解,這就是辨別胃寒最簡單的方法。

養胃是最關鍵的,想要養好自己的腸胃,首先就要注意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作為南方人經常喝冷飲就連冬天都去吃一些寒冷的食物,往往會造成腸胃的傷害,所以說建議大家調理好每日的飲食是關鍵的。

一、紅糖薑肚煲

主材:豬肚一個,生薑四兩,紅糖二兩(糖尿病患者不用)。

制法:將豬肚洗淨,生薑切成絲,與紅糖一道放入豬肚內,兩頭用棉線紮緊,加清水煮至肚爛,食肚喝湯。

功效與主治:暖胃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症見脘腹冷痛,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等。

二、肉桂砂仁燉牛腩

主材:鮮牛脯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陳皮3克,生薑3片。

制法:將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陳皮、生薑洗淨。牛腩洗淨切塊,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人燉盅內,加涼開水適量隔水燉2小時,調味後食用。

功效與主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適用於胃寒氣滯,症見脘腹冷脹疼痛者。

三、胡椒羊肉湯

主材: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陳皮6克,生薑15克。

制法:將羊肉洗淨切塊,下鍋爆香。把胡椒、陳皮、生薑洗淨,與羊肉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1-2小時,調味後食用。

功效與主治:溫中助陽,散寒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四、薑粥

主材:乾薑10克,高良薑10克,大米50克。

制法:大米洗淨後加水熬粥,快熟時加入高良薑和乾薑,至米熟粥成(約5-10分鐘)即可,趁熱服食。

功效與主治:溫中散寒止痛。適用于脾胃虛寒、常有胃脘隱痛的患者服食。

五、桂枝浴足方

主材:桂枝20克

制法:每晚取桂枝20克,加水1.5L,煎煮15-20分鐘,去渣取汁,倒入洗腳盆中,候溫或兌入適量涼水,使水溫微燙,泡腳20分鐘左右。

功效與主治:桂枝浴足可溫通胃經經氣,使得寒邪得散,胃痛得解。

8大養胃健脾方法

其一、揉帶脈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濕停滯。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

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順便再說一下,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對於這一點俺可是親身體驗過的哦。堅持一段時間大便就不再粘著馬桶了。

其二、爬山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谷氣通於脾”。請列位看官注意,在繁體字中,山谷的谷寫作“穀”,而穀物的穀寫作“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醫家王冰對此的解釋是“穀空虛,脾受納故”。

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爬山不僅能鍛煉筋骨,讓人汗水淋漓——這也是排除體內水濕的良法,同時還能讓人的脾通天地之氣,山谷之氣。

這就是我們的古人所說的微言大義,短短的一句話就包含了極其深刻的哲理,暗合了中華文化中天人合一之思想!

其三、踮足功

就是腳尖著地,腳後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煉腳趾。

你可以踮著腳尖走路,你也可以試試踮著腳尖站個十來分鐘,記住在踮腳尖時要盡可能地把腳踮得高一點,這樣效果才會好!

其四、推腹法

關於此法,俺記得好似中裡巴人和馬悅淩老師的書中都有介紹,俺就不再多說了。總之絕大部分的慢性病都通過此法來解決。

人體內的三濁(廢水、廢氣、大便)都可通過此法來排除,而此三濁正是導致人生病的罪魁禍首。

所以古人常說“大道至簡”,道理想通了,解決問題就容易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千千萬萬,但那就是所謂的“術”的層面的問題了!

其五、跪膝法

此法可引氣血下行,使氣血流注於胃經。因此對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處的,當然此功法的好處遠不止這一點,在此俺就不一一道來了,反正你堅持練一陣子就會知道的了。

編輯推薦:

脾胃虛寒 艾灸怎麼治療呢

脾胃虛寒怎麼調理 艾灸穴位可調理脾胃虛寒

脾胃虛寒怎麼調理 艾灸穴位可調理脾胃虛寒

尤其是對經常性胃痛、大便稀爛的人,因為虛寒導致了脾胃受傷,脾胃受傷後,脾胃運化不足,不能給身體進補,又進一步導致了身體更加虛寒的惡性循環。所以,脾胃虛寒的人要少吃寒涼性食品,養好脾胃。

不需辨體質就可用的養胃方

專家介紹,冬季養胃,可以用食療方,也可以用中藥方。這些醫生介紹的方子,性質都是比較中性的,不必一定需要辨證體質,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服用。>>>七健脾養胃營養粥

一般胃寒的人,在身體、尤其是腹部受寒以後,就會感覺到小腹疼,但是,一用熱水袋敷一下,或者喝點溫開水,疼痛就會緩解,這就是辨別胃寒最簡單的方法。

養胃是最關鍵的,想要養好自己的腸胃,首先就要注意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作為南方人經常喝冷飲就連冬天都去吃一些寒冷的食物,往往會造成腸胃的傷害,所以說建議大家調理好每日的飲食是關鍵的。

一、紅糖薑肚煲

主材:豬肚一個,生薑四兩,紅糖二兩(糖尿病患者不用)。

制法:將豬肚洗淨,生薑切成絲,與紅糖一道放入豬肚內,兩頭用棉線紮緊,加清水煮至肚爛,食肚喝湯。

功效與主治:暖胃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症見脘腹冷痛,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等。

二、肉桂砂仁燉牛腩

主材:鮮牛脯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陳皮3克,生薑3片。

制法:將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陳皮、生薑洗淨。牛腩洗淨切塊,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人燉盅內,加涼開水適量隔水燉2小時,調味後食用。

功效與主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適用於胃寒氣滯,症見脘腹冷脹疼痛者。

三、胡椒羊肉湯

主材: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陳皮6克,生薑15克。

制法:將羊肉洗淨切塊,下鍋爆香。把胡椒、陳皮、生薑洗淨,與羊肉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1-2小時,調味後食用。

功效與主治:溫中助陽,散寒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四、薑粥

主材:乾薑10克,高良薑10克,大米50克。

制法:大米洗淨後加水熬粥,快熟時加入高良薑和乾薑,至米熟粥成(約5-10分鐘)即可,趁熱服食。

功效與主治:溫中散寒止痛。適用于脾胃虛寒、常有胃脘隱痛的患者服食。

五、桂枝浴足方

主材:桂枝20克

制法:每晚取桂枝20克,加水1.5L,煎煮15-20分鐘,去渣取汁,倒入洗腳盆中,候溫或兌入適量涼水,使水溫微燙,泡腳20分鐘左右。

功效與主治:桂枝浴足可溫通胃經經氣,使得寒邪得散,胃痛得解。

8大養胃健脾方法

其一、揉帶脈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濕停滯。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

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順便再說一下,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對於這一點俺可是親身體驗過的哦。堅持一段時間大便就不再粘著馬桶了。

其二、爬山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谷氣通於脾”。請列位看官注意,在繁體字中,山谷的谷寫作“穀”,而穀物的穀寫作“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醫家王冰對此的解釋是“穀空虛,脾受納故”。

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爬山不僅能鍛煉筋骨,讓人汗水淋漓——這也是排除體內水濕的良法,同時還能讓人的脾通天地之氣,山谷之氣。

這就是我們的古人所說的微言大義,短短的一句話就包含了極其深刻的哲理,暗合了中華文化中天人合一之思想!

其三、踮足功

就是腳尖著地,腳後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煉腳趾。

你可以踮著腳尖走路,你也可以試試踮著腳尖站個十來分鐘,記住在踮腳尖時要盡可能地把腳踮得高一點,這樣效果才會好!

其四、推腹法

關於此法,俺記得好似中裡巴人和馬悅淩老師的書中都有介紹,俺就不再多說了。總之絕大部分的慢性病都通過此法來解決。

人體內的三濁(廢水、廢氣、大便)都可通過此法來排除,而此三濁正是導致人生病的罪魁禍首。

所以古人常說“大道至簡”,道理想通了,解決問題就容易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千千萬萬,但那就是所謂的“術”的層面的問題了!

其五、跪膝法

此法可引氣血下行,使氣血流注於胃經。因此對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處的,當然此功法的好處遠不止這一點,在此俺就不一一道來了,反正你堅持練一陣子就會知道的了。

編輯推薦:

脾胃虛寒 艾灸怎麼治療呢

脾胃虛寒怎麼調理 艾灸穴位可調理脾胃虛寒

脾胃虛寒怎麼調理 艾灸穴位可調理脾胃虛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