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感風寒型子癇
治療方法:治妊娠中風方、葛根湯、治妊娠中風角弓反張方。 病因病機:論曰:夫妊娠體虛,受風而傷太陽之經絡,後複遇風寒相摶。 證候表現:發則口噤背強,名之曰痙。(又雲痓)其候冒悶不識人,須臾自醒,良久...
2017-03-05 -
胞宮虛寒型子懸
治療方法:附子湯。 證候表現:仲景雲:婦人懷孕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 病因病機:子髒寒故也。 治則治法:當以附子湯溫其髒(附子胎前禁用,而此以治髒寒,正所謂有故無殞也)...
2017-03-05 -
外感風寒型子嗽
治療方法:桔梗散。 證候表現:妊娠四五月,咳嗽,喘急不食。 病因病機:若因外感風寒。 處方:宜桔梗散。 出處:《竹林女科證治》·卷二(卷)·安胎下(篇) 原文:若因外感風寒,喘急不食,宜桔梗散。
2017-03-05 -
肺冷虛寒型子嗽
治療方法:保金湯。 病因病機:夫肺為嬌髒,畏熱畏寒,烈火刑金固嗽,肺冷金寒亦嗽,總與風火發症之患大相逕庭。皆緣元氣本虛,津液不得轉運於喉間而然也。 證候表現:其候嗽則輕輕而不猛,渴則杯飲而即潤,面...
2017-03-05 -
風寒型小兒感冒
證候表現: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流清涕,噴嚏,咳嗽,口不渴,咽不紅,苔薄白,脈浮緊。 病因病機:外感風寒,客於腠理,邪正交爭,肌表被束,故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肺氣失宣,氣道不利,故鼻塞流...
2017-03-05 -
脾胃虛寒型小兒哮喘
治療方法:八味地黃丸。 病因病機:脾胃虛寒臍凸腹脹者。 證候表現:喘,臍凸腹脹者。 處方:用八味地黃丸。 出處:《幼科證治準繩》·集之九肺臟部·腎臟部(集) 原文:脾胃虛寒臍凸腹脹者,用八味地黃丸。
2017-03-05 -
脾胃虛寒型小兒口瘡
治療方法:六君子東加乾薑肉桂。 證候表現:若腹痛惡寒者。 病因病機:脾胃虛寒也。 處方:用六君、姜、桂。 出處:《幼科證治準繩》·集之三心臟部一(集)·瘡瘍(篇) 原文:若腹痛惡寒者,脾胃虛寒也,...
2017-03-05 -
脾胃虛寒型小兒嘔吐
證候表現:食後良久方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物多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乳食殘渣,伴面色蒼白,精神疲倦,四肢欠溫,食少不化,腹痛便溏,舌淡苔白,脈遲緩無力,指紋淡。 病因病機:患兒通常病程較長,多因...
2017-03-05 -
腹部中寒型小兒腹痛
證候表現:腹部疼痛,陣陣發作,痛處喜暖,得溫則舒,遇寒痛甚,腸鳴轆轆,面色蒼白,痛甚者額冷汗出,唇色紫暗,肢冷,或兼吐瀉,小便清長,舌淡紅,苔白滑,脈沉弦緊,指紋紅。 病因病機:有外感寒邪或飲食生...
2017-03-05 -
脾胃虛寒型小兒腹痛
治療方法:小建中湯合理中丸加減。 證候表現:腹痛綿綿,時作時止,痛處喜溫喜按,面白少華,精神倦怠,手足清冷,乳食減少,或食後腹脹,大便稀溏,唇舌淡白,脈沉緩,指紋淡紅。 病因病機:本證因素體陽虛,...
2017-03-05 -
脾陽虛寒型小兒汗證
治療方法:理中湯、黃芪固真湯。 證候表現:泄瀉,自汗後而遍身冷,有時遇瀉則無汗,不瀉則有汗。 病因病機:脾虛泄瀉,自汗後而遍身冷,有時遇瀉則無汗,不瀉則有汗。此為大虛之候。 處方:理中湯;待瀉止,...
2017-03-05 -
外感風寒型驚風
治療方法:桂枝湯、葛根湯。 病因病機:如外感風寒。 處方:則可與桂枝湯、葛根湯輩。 出處:《嬰童百問》·卷之二(卷)·第十六問慢驚(篇) 原文:如外感風寒,則可與桂枝湯、葛根湯輩,其他可以類推矣。
2017-03-05 -
脾胃虛寒型驚風
證候表現:遍身冷,口鼻氣出亦冷,手足時瘈疭,昏睡,睡露睛。 治療方法:瓜蔞湯。 病因病機:因病後,或吐瀉脾胃虛損。 處方:瓜蔞湯主之。 治則治法:此無陽也,凡急慢驚,陰陽異證,切宜辨而治之。急驚合...
2017-03-05 -
胎中受寒型夜啼
治療方法:白芍藥湯、沖和飲加鹽炒茱萸茴香、釣藤膏、烏梅散。 證候表現:有遇黃昏後至更盡時,哭多睡少,有啼聲不已,直到天明,故腰曲額汗,眼中無淚,面瑩白而夾青,伏臥而啼,入盤腸內吊之證。 病因病機:...
2017-03-05 -
下元虛寒型遺尿症
症狀:以夜間遺尿為主,伴有尿量多、小便清長,腰酸、膝軟,面色少華,神疲倦怠,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脈沉無力。 治則治法:固本培元。 中成藥:桂附地黃丸:水蜜丸:每瓶120g;小蜜丸:每瓶60g。...
2017-03-05 -
脾胃虛寒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理中湯、六君子湯。 證候表現:所下白色,或穀食不化,或水液澄清。其候神疲,唇口舌俱白色,口氣溫熱。 病因病機:脾土虛寒作瀉。 處方:宜理中湯或六君子湯。 出處:《幼幼集成》·卷三(卷)·...
2017-03-05 -
傷暑脾寒型小兒泄瀉
治療方法:理中東加藿香、理中丸。 證候表現:如初水瀉,無熱無渴者。 處方:不可服玉露散太多,恐犯胃氣也。宜理中東加藿香煎成湯,澄冷服;或理中丸,用冷水化開服之。 出處:《幼科發揮》·因五邪之氣所生...
2017-03-05 -
脾虛食滯外感風寒型積滯
治療方法:六聖丸、當歸散、百傷飲、勻氣散、烏犀丸。 證候表現:致頭疼面黃身熱,眼胞微腫,腹痛膨脹,足冷肚熱,喜睡神昏,飲食不思,或嘔或噦,口噫酸氣,大便醙臭。 病因病機:皆因乳哺不節,過餐生冷堅硬...
2017-03-05 -
脾胃虛寒型口瘡
治療方法:附子理中湯。 證候表現:口瘡,手足逆冷,肚腹作痛。 病因病機:中氣虛寒也。 處方:用附子理中湯。 出處:《口齒類要》·口瘡(二)(篇)·口瘡(段) 原文:手足逆冷,肚腹作痛,中氣虛寒也,...
2017-03-05 -
肺腎虛寒型喉痹
治療方法:灸天突穴五十壯。姜附湯。 證候表現:令人頤頷粗腫,咽喉閉塞,湯藥不下。此病輕者。 治則治法:治肺。 處方:姜附湯。 療法:灸天突穴五十壯。 出處:《扁鵲心書》·卷中(卷)·喉痹(篇) 原...
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