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咳中成藥 怎麼買才對症?
肺氣虛咳 此類咳嗽多見於平素體弱、肺氣不足的患者,表現為咳嗽日久不愈,痰少而色白清稀,伴有氣喘、無力、自汗、心悸,且面色蒼白、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無力等。宜補肺益氣固表、健脾補腎,可用固本咳喘片、人參保肺丸、補肺丸、利肺片等。 風
2009-09-25 10 -
節假日吃多了 試試“除滯丸”
除滯丸組成:川大黃50g,木香25g,菖蒲20g,生內金15g,肉桂10g,吳茱萸10g,砂仁10g,當歸10g,黨參10g,炒白術10g。 以上各藥洗淨晾乾,共為100目以上細面。煉蜜為丸,每丸重3g,藥占40%,蜜占60%。 方義:
-
巧用中醫偏方治乙肝
乙肝主要治癒表現為2對半轉陰,穀丙轉氨酶恢復正常,肝臟機理清晰表面無纖維化,白、球蛋白比例恢復至2:1等。 西醫對治癒乙肝成功的病例極少,原因抗病毒的藥物無法穿透病毒的外層,因此對乙肝病毒無法殺滅。相反,由於抗病毒藥物的不斷刺激,致使
2009-08-18 10 -
妙用辛夷花 治鼻炎有高效
《本草綱目》言“辛夷之辛溫,走氣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陽上行,所以能溫中,去面目鼻之病”。現介紹幾則應用辛夷花的治療方: 辛夷花雞蛋湯 辛夷花10克、雞蛋3個。將夷花擇淨,與雞蛋同放鍋中,加入清水500毫升,煎煮至200毫升後,取出雞蛋,
-
羌活祛風散寒治頭痛
1、散外感風寒 羌活辛溫,“雄而善散,可發表邪”(《雷公炮製藥性解》),其發表之力較強,主散太陽經風邪及寒濕之邪,《本經逢源》稱之為“非時感冒之仙藥”,宜於風寒夾濕之感冒,代表方如九味羌活湯。羌活等風藥祛風濕時,用量宜重;解散風寒時,
-
5個經典中醫補血偏方
方一: 鮮烏賊魚肉250克,桃仁15,克,黃酒、醬油、白糖各適量。烏賊魚肉沖洗乾淨,切條備用。桃仁洗淨,去皮備用。烏賊魚肉放入鍋中,加桃仁、清水,旺火燒沸後加黃酒、醬油、白糖,再用小火煮至熟爛即成。 本方有養血調經功效。適用於血虛經閉
-
“姜絲可樂”治感冒是偏方嗎?
最近,在一些網站上看到有文章向公眾推薦“姜絲可樂”來治療流感。“姜絲可樂”真能治療流感嗎? 讓我們先看看“姜絲可樂”的基本製作方法:將新鮮的生薑洗淨,去皮,切成小細絲,把煮鍋洗淨,放入一瓶可樂,同生薑絲一起煮開。一般給成人喝的,姜和可
-
清腸排毒 巧服杏仁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食物營養和身體健康。但是,忙碌的生活讓人們心裡想著健康,嘴裡卻不得不吃些速食之類的垃圾食品。再加上長期在外吃飯,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給身體機能造成極大的影響。 研究表明,長期食用膽固醇含量高的食品,脂肪和熱量就會在體內
2009-08-21 12 -
中醫常用的幾種活血止血方劑
四生丸 【成份】 生荷葉9g,生艾葉9g,生柏葉12g,生地黃15g各等分。 【主治】 血熱妄行。吐血、衄血,血色鮮紅,口乾咽燥,舌紅或絳,脈弦數。 咳血方 【成份】 青黛水飛6g,瓜蔞仁去油9g,海粉9g,山梔子炒黑9g,訶子6g。
2009-08-21 19 -
中醫常用的安胎調理方
養血地、膠、芍、歸身 母體的血液是維持胎兒生長的重要物質。如果孕婦血虛,最為影響胎兒,或見漏紅之象,多為流產先兆。養血安胎法為臨床最常用。主要藥物有地黃、芍藥、當歸身、阿膠等。成方膠艾四物湯即以四藥為主,既可養血安胎,又能止血止漏,故為
-
刨根問底 中醫的5個失眠調治方
關係最直接的是“心”。中醫所謂的“心”不單指“心臟”這個器官,還包括主管分析、思考、記憶、睡眠等腦部及自律神經的功能。現代人生活緊張,每天操心煩惱的事情多。而過度“用心”的結果,就是讓“心”疲累不安、思緒不清,導致睡眠品質遭到破壞。此外
2009-08-04 10 -
女人養顏 重在養血與通便
(一)通便 祖國傳統醫學很早就觀察到,經常大便燥結難解的人,皮膚也易早衰。唐代偉大醫藥家孫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記述:“便難之人,其面多晦。”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長期便秘的人,必然會“花容失色”。 眾所周知,人體腸道內每天都有不被利用的
-
中醫常用的8種補腎中成藥
常用腎陰虛藥物 大補陰丸 滋陰降火。用於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咳嗽咯血,耳鳴遺精。 口服,1次6克,1日2~3次。 針對陰虛火旺者而設,滋陰降火拼用,而以滋陰為主。 歸芍地黃丸 滋肝腎,補陰血,清虛熱。用於肝腎兩虧,陰虛血少,頭暈目眩
-
夏季旅遊必須隨身帶的藥品
健胃消食片 由黨參、白術、陳皮、半夏、砂仁、山楂、神曲等組成。既有補益中氣、健脾養胃的功效,又有消食化積、增加食欲的作用。特別適用于老人、小兒服用。外出旅遊時,可作為健胃之品服用,又可作為急性胃炎、神經性嘔吐、水土不服而致食欲不振的治療
2009-08-05 11 -
中醫妙方 巧治痰熱咳嗽
燥火咳嗽:乾咳、少痰、唇及咽喉乾燥。可用涼膈散或清燥救肺湯來清燥潤肺。 痰濕咳嗽:痰多粘稠,喉中呼嚕作響,可能出現胸悶,呼吸急促等症狀。可服用二陳湯治療,作用是健脾燥濕,化痰止咳。 體虛咳嗽:咳嗽時發時止,面目蒼白、兩顴(眼睛之下的顏
2009-08-05 10 -
頸椎病療方:葛根木瓜湯
張仲景《傷寒論》說:“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清代張璐《張氏醫通》中說:“腎氣不循故道,氣逆夾脊而上,致肩背痛,或又見節對弈坐致脊背痛。”頸椎病屬於慢性勞損性疾病。中醫病因病機則為肝腎虧虛,氣血不足,風寒
2009-08-07 27 -
盲目的中西結合治病很危險
很多人在治療疾病時喜歡採取中西藥物合用的方法,目的自然是希望獲得更好的療效。但中藥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十分複雜,盲目地與西藥混用有時反而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重者危及生命。所以,合用中西藥需要注意一些禁忌,防止適得其反。 中西藥物不能合用
2009-07-15 11 -
走進中醫之中藥藥性之最
補氣之最———人參 補血之最———當歸 補脾之最———山藥 消食之最———神曲 清痰之最———貝母 退黃之最———茵陳 祛風之最———獨活 安神之最———棗仁 溫裡之最———附子 清熱解毒之最———銀花 芳香化濕之最———藿香 重鎮安神
-
食療清火方 巧治潰瘍長瘡
生理失調易“上火” “上火”是人體各器官不協調造成的,醫學上稱之為應激性疾病。由於秋季早晚溫差較大,人體不能保持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導致生理機能失調而致“上火”。 通常,人們在“上火”之前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但發病後則表現為咽喉乾燥疼痛
-
夏季腹瀉的中醫食療方法
1、樟木皮200克(去除黑色外皮,取紅色內層),石榴嫩葉50克,大米50克。先把樟木皮搗爛,用武火炒成炭,石榴葉炒至幹酥,大米炒至黃色,加水煮沸後約5-7分鐘,取藥液飲用。 2、葡萄葉治腹瀉:取新鮮葡萄葉25-50克,洗淨入鍋,加水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