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麻油的功效與作用
胡麻油營養分析 1.胡麻油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而且組成的比例適當,不容易氧化。 2.尤其是富含可促進新陳代謝,改善毛細血管迴圈,帶給肌膚細胞營養的γ型維他命E,γ型維他命E是優異的抗氧化物質能有效地防止老化。 3.胡麻油中含
2017-03-12 12 -
木蘭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利尿消腫;潤肺止咳。主肺虛咳嗽;痰中帶血;酒疸;重舌;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綱目》:治魚哽骨哽。 【摘錄】《中華本草》
-
鹽麩木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斂瘡。主瘡瘍久不收口;小兒鼻下兩旁生瘡;色紅瘙癢;滲液浸淫糜爛。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搽。 附方 ①治鼻疳:鹽膚木花或子、硼砂、黃柏、青黛、花椒各等量。共研末,吹患處。②治癰毒潰爛:鹽膚木子和花搗爛,香油
2017-03-12 14 -
貉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滋補強壯;健脾消疳。主虛勞;疳積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適量。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主元藏虛劣及女子虛憊。 2.《醫林篡要》:殺蟲治疳。 【摘錄】《中華本草》
-
絲瓜蒂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痰定驚。主痘瘡不起;咽喉腫痛;癲狂;癇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g;或入散劑。外用:研為細粉,吹喉或搐鼻。 【各家論述】 1.《學圃雜疏》:治小兒痘。 2.《本草求原》:絲瓜蒂同金針菜治一切咽喉腫痛。 【
-
文鰩魚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催產;止痛;解毒消腫。主難產;胃痛;血痢腹痛;疝痛;乳瘡;痔瘡。 用法用量 內服:燒存性研末,5-10g。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麻油調塗。 各家論述 1.《本草抬遺》:令易產,臨時燒為黑末,酒下一錢匕。 2.《綱目》:已狂已
-
豌豆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止血;安神。主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月經不調;痛經;失眠。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積雪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止血;解毒消腫。主發熱;咳喘;咽喉腫痛;腸為為;痢疾;濕熱黃疸;水腫;淋證;尿血;衄血;痛經;崩漏;丹毒;瘰鬁;親瘡腫毒;帶狀皰疹;跌打腫痛;外傷出血;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者15-
-
疏葉香根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發表散寒;健胃止痛;明目。主風寒感冒;頭;風寒濕痹;胃寒納少;嘔吐;雀目;鵝口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服:9-15g;或研末。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有散寒發表,止痛的功能。用於風寒感冒,頭痛及周身疼痛。 摘錄 《中華
2017-03-12 21 -
莎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行氣開鬱;祛風止癢;寬胞利痰。主胸悶不舒;風疹瘙癢;癰伴隨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洗浴。 【各家論述】 1.《履巉岩本草》:治皮膚瘙癢,遍體生風。 2.《綱目》:煎飲散氣鬱,利
-
玉芙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養心安神。主痔血;便血;疔腫;燙傷;怔忡;小兒急驚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注意 陽虛、寒症及小兒慢驚均忌用。
2017-03-12 27 -
母豬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解毒散結;止咳化痰。主濕熱黃疸;癰腫瘡毒;瘰鬁;痰熱咳嗽;癲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爛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0 -
羽葉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溫中;降氣;暖腎。主脘腹冷痛;寒喘;子宮下垂;脫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g;或研末。外用:適量,燒灰調塗;或燒煙熏。 【摘錄】《中華本草》 皮,曬乾。夏、秋季采枝條.洗淨.切段,曬乾。
2017-03-12 10 -
鹿藥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補腎壯陽;活血祛瘀;祛風止痛。主腎虛陽痿;月經不調;偏、正頭痛;風濕痹痛;癰腫瘡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燙熱熨。
-
土田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止血。主跌打瘀痛;風濕骨痛;吐血衄血;月經過多;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撒或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28 -
狼把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治氣管炎,肺結核,咽喉炎,扁桃體炎,痢疾,丹毒,癬瘡。 ①《本草拾遺》:主亦白久痢,小兒大腹痞滿,丹毒寒熱。取根、莖煮服之。 ②《本草圖經》;主療血痢。 ③《綱目》:治積年癬,天陰即癢,搔出黃水者,搗末摻之。 ④《閩東本草
-
見血飛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散瘀定通;止血生肌。主風寒濕痹;風寒咳嗽;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撒。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25 -
苦瓜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濕熱;解毒。主濕熱瀉痢;便血;疔瘡腫毒;風火牙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7 -
小萹蓄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熱解毒;化濕殺蟲。主熱淋;石淋;黃疸;痢疾;惡瘡疥癬;外☆禁☆陰濕癢;蛔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
烏藥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溫中,理氣,止痛。治腹中寒痛,小便滑數,食積,風濕關節痛。 ①《本草拾遺》:炙研煎飲代茗,補中益氣,止小便滑數。 ②《本草蒙筌》:下氣。 ③《醫林纂要》:溫中燥脾,消食殺蛔。治腹中寒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外用:搗敷
2017-03-12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