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根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疏風清熱;利濕;止血安胎。主感冒發熱;肺炎咳喘;咽喉腫痛;肝炎脅痛;腹瀉;痢疾;腎炎;吐血;胎漏。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45-60g;或研末吞服,每次6-9g,每日2次。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28 -
花杜仲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活血消腫;解毒。主小兒麻痹後遺症;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注意 本品不宜過量服用,否則易產生頭暈、嘔吐等副反應。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2 -
節節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涼血散瘀;清熱解毒;除濕通淋。主咳血;吐血;便血;濕熱黃疸;痢疾;泄瀉;牙齦腫痛;咽喉腫痛;腸癰;乳癰;癢腮;癰疽腫毒;濕疹;淋症;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搗汁燉服。
-
落花生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健脾養胃,潤肺化痰。主脾虛不運,反胃不舒,乳婦奶少,腳氣,肺燥咳嗽,大便燥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100g;生研沖湯,每次10-15g;炒熟或煮熟食,30-60g。
-
枳根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斂血;止痛。主痔瘡;便血;齒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9g;或研末。外用:適量,浸酒含漱。 【各家論述】 1.《藥性論》:根浸酒,煎含,治齒痛。 2.《本草拾遺》:主痔。 3.《本草圖經》:治大便下血。
-
毛花槭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主癰疽;丹毒;無名腫毒;濕疹;小兒頭瘡;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
小白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主脾肺氣虛;氣短乏力;食少;便溏;小兒泄瀉;勞傷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治小兒體虛,奶毒,也用於治勞傷疼痛。 【摘錄】《中華本草》
-
狼杷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通經。主肺熱咳嗽;咯血;咽喉腫痛;赤白痢疾;黃疸;月經不調;閉經;小兒疽積;閫鬁結核;濕疹癬瘡;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鮮品加倍;或搗汁飲。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撒或調敷。 【各家論
-
蠶豆殼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利尿滲濕止血;解毒。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吐血;胎漏;下血;天泡瘡;黃水瘡;瘰鬁。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煆存性研末調敷。 附方 ①治小便日久不通,難忍欲死:蠶豆殼三兩,煎湯服之。如無鮮殼,取幹殼代之
2017-03-12 39 -
口蘑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健脾補虛;宣肺止咳;透疹。主頭暈乏力;神倦納呆;消化不良;咳嗽氣喘;麻疹欲出不出;煩躁不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鮮品30-60g。 【摘錄】《中華本草》
-
雪裡開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鎮咳;行氣活血;止痛。主小兒高熱驚風;咳嗽;咽喉腫痛;頭痛;胃痛;腹痛;跌打損傷;腮腺炎;癤毒疔瘡;蛇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研末,每次1-3g。外用:適量,磨汁塗;或以鮮品搗敷。 【摘錄】《
-
勾兒茶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濕,活血通絡,止咳化痰,健脾益氣。治風濕關節痛,腰痛,痛經,肺結核,瘰鬁,小兒疳積,肝炎,膽道蛔蟲,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附方 ①治風濕關節痛,腰痛:勾兒茶二至三兩,燉豬蹄一個或雞蛋二個吃。 ②治肺結核咳嗽,內傷咳血,肝炎
-
鯽魚頭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止咳;止痢;斂瘡。主咳嗽;痢疾;小兒口瘡;黃水瘡。 【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未,3-6g。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未調敷。 【各家論述】 1.《唐本草》:頭灰,主小兒頭瘡,口滄,重舌,目翳。 2.《本草搶遺》:主咳嗽,燒為未服
2017-03-12 11 -
硬葉吊蘭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潤肺止咳;散瘀調經。主肺結核;肺炎;氣管炎;咽喉炎;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月經不調;白帶。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
漆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解毒;殺蟲斂瘡。主紫去瘋;面部紫腫;外傷瘀腫出血;瘡瘍潰爛;疥癬;漆中毒。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搗汁搽;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1.《綱目》:主勞疾,殺蟲。暴幹研末,日用酒服一錢匕。 2.《本經逢原》:塗
-
大人血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活血調經,行氣散瘀,止血止痛。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勞傷,月經不調,瘡癤。 用法用量 內服:根,煎湯,1~2錢。外用:全株,生搗敷或曬乾研末調敷。 附方 ①治跌打損傷:大人血七(根)二錢。水煎服。 ②治外傷出血:大人血七(全株
2017-03-12 11 -
石鏈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潤肺止咳;養胃生津;續筋接骨。主咳嗽咯血;慢性咽痛;慢性胃炎;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續筋骨的功能。用於支氣管炎、咳嗽、咯
-
滇南千里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舒筋通絡。主風濕痹痛;關節屈伸不利;小兒麻痹症後遺症;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大劑量可用至30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地上部藤莖:味辛、微苦、性微溫。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的功能。用於風
-
獨葉岩珠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滋陰清熱;解毒消腫。主陰虛內熱;熱病口渴;肺熱咳喘;咽喉腫痛;口腔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乳癰;疔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1 -
蟬翼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清熱利尿。治急性腸胃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研粉,0.5~1錢。外用:浸酒搽或研粉酒調塗。 注意 孕婦忌服。 摘錄 《*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