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丹參的功效與作用
藥理作用 1.搞凝血作用,南丹參水溶性注射液0.4g/ml體外具有完全性抗凝血作用。 2.抗心肌缺血作用,南丹參水溶性注射液以相當於30g(生藥)/kg劑量給小鼠腹腔注射,極顯著提高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以3mg(生藥)/ml濃度給離體豚
-
鹿血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味甘;鹹;性溫。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養血益精;止血;止帶。主精血不足;腰痛;陽痿遺精;血虛心悸;失眠;肺痰吐血;鼻衄;崩漏帶下;癰腫折傷。 【用法用量】內服:酒調,3-6g ;或入丸、散。
-
毛葉西香羅勒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疏風發表;化濕和中;散瘀止痛。主外感風寒;頭痛;脘腹脹痛;消化不良;泄瀉風濕痹痛;濕疹瘙癢;跌打瘀腫;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塗;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
燕麥靈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濕;續盤骨;消積;驅蟲。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骨折;消化不良;疳積;蟲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或研末。外: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小青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調氣止痛;利水消腫。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胃痛;腹痛;水腫;淋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
山石榴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瘀消腫;解毒;止血。主跌打瘀腫;外傷出血;皮膚疥瘡;腫毒。 用法用量 外用:鮮根、葉適量,搗敷;果研粉撤;或煎水外洗。 注意 本品只作外用,不可內服。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39 -
兔打傘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解毒消腫。主跌打損傷;無名腫毒;毒蛇咬傷;癰癤;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植物名實圖考》:望江南生分宜山麓、田塍,叢生,一莖一葉,葉如蓖麻而大,多花叉,深鋸齒,糙
-
蝦須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瘡瘍腫毒;水腫;風熱頭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附方 ①治水腫:綠綠草二兩。煨水服。②治無名腫毒:綠綠草、野菊花枝葉各一兩。煨水服,一日三次;另取藥渣搗絨,敷患處。③治
-
茖蔥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解毒。主跌打損傷;血瘀腫痛;衄血;瘡癰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品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千金·食治》:除瘴氣惡毒。其子主泄精。 2.《唐本草》:主諸惡蛓、狐尿刺毒,山溪中沙虱、射工
2017-03-12 18 -
龍鬚藤的功效與作用
藥理作用 肌松作用該藥中分離得到的左旋、右旋和消旋箭毒堿,經化學半合成製備成季銨鹽後,兔垂頭試驗證明均有明顯肌松作用,其中以R構型最強。實驗證明氯甲消旋箭毒堿和右旋箭毒堿的肌松作用屬於非去極化型,是作用於神經肌肉接頭突觸膜的乙醯膽鹼受體
-
木瓜枝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濕舒筋。主霍亂大吐下;腹痛轉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別錄》: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千金方》:治小兒熱痢,煮木瓜葉飲之。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2 -
箐跌打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續筋接骨;散瘀消腫。主骨折;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內服:適量,泡酒。 【各家論述】《思茅中草藥》:用於骨折、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 【摘錄】《中華本草》
-
一把篾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散瘀活血,祛風濕。治膀胱炎,尿道炎,風濕骨痛,跌打損傷,蛇咬傷,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摘錄 《*辭典》
2017-03-12 10 -
金魚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止咳;活血散瘀;解毒消腫。主小兒發熱;肺熱咳嗽;淋巴結核;風濕痹痛;骨折;中耳炎;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汁滴耳。 摘錄 《中華本草》
-
香雪蘭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血熱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痢疾;瘡腫;外傷出血;蛇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1 -
金沙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舒筋活絡;止血。主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腎炎水腫;肝炎;痢疾;目赤腫痛;風濕痹痛;筋骨麻木;跌打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湯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07 -
貓腳印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扭挫損傷;瘡癤癰腫;麻疹;子宮脫垂。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 【摘錄】《中華本草》
-
堵喇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濕;解毒;醒酒。主風濕骨痛;跌打傷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醋、酒磨塗。 摘錄 《中華本草》
-
芡實莖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虛熱;生津液。主虛熱煩渴;口乾咽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本草綱目》:止煩渴,除虛熱,生熟皆宜。 【摘錄】《中華本草》
-
紅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發表清熱;解毒利濕;散瘀消腫。主感冒發熱;頭痛;肺癰;肝炎;水腫;淋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