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赤傘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活血消腫。主風寒感冒;頭痛;腰痛;腸火;痢疾;跌打瘀腫;外傷出血;中耳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感想末撒;或絞汁滴耳。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2 -
駱駝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補氣血;壯筋骨;潤肌膚。主外病虛損;頑麻風痹;肌膚不澤。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100-200g。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風,下氣,壯筋力,潤皮膚。 2.《醫林纂要》:益氣血,壯筋力。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0 -
臺灣牛奶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腫。主跌打損傷;瘀滯腫痛。 【用法用量】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株:外用治跌打。 【摘錄】《中華本草》
-
太白鹿角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消腫解毒;止血生肌。主不便淋湧;風熱目赤;爛弦風眼;黃水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6 -
橙黃玉鳳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肺熱咳嗽;瘡瘍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功效同單腎草。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0 -
穿石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活血止痛。主風濕痹痛;胃痛;跌打瘀腫疼痛;腸炎;小兒麻痹症後遺症。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蠶繭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解毒;止痛;透疹。主瘡瘍腫痛;諸蟲咬傷;腹瀉;痢疾;腰膝寒痛;麻疹透發不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本草拾遺》:主蠶及諸蟲咬人,恐毒入腹,煮汁服之。生搗敷瘡。 摘錄 《中華本草》
-
龍眼核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行氣散結;止血;燥濕。主疝氣;瘰鬁;創傷出血;腋臭;疥癬;濕瘡。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煆存性研末調敷;或調敷。內服:煎湯,3-9g;或研末。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圖說》:治癭疾。 2.《醫學入門》:燒煙熏鼻,治流
2017-03-12 11 -
米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補腎健脾;利水通淋。主脾虛贏瘦;腎虧不育;小便淋濁。 【用法用量】內服:30-50ml。 【各家論述】 1.《綱目拾遺》:滋陰長力,肥五臟百竅,利小便通淋。 2.《隨息居飲食譜》:補液填精,有裨羸老。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5 -
牛肝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補肝;養血;明目。主虛勞贏瘦;血虛萎黃;青盲雀目;驚癇。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適量;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 1.《別錄》:主明目。 2.孟詵:醋煮食之,治瘦,治痢。 3.《本草拾遺》:肝和腹內百葉(即重瓣胃),作生,
2017-03-12 14 -
短瓣女婁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平肝。主濕熱黃疸;咽喉腫痛;中耳炎;眩暈耳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鮮品絞汁滴耳。 摘錄 《中華本草》
-
九龍吐珠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解毒。主慢性中耳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燙,6-15g。 附方 1.治產後下血腹痛:鮮九龍吐珠二兩,放鍋內噴酒炒制,再噴再炒至微焦為度,合食米一把煎湯服。 2.治蛇蟲咬傷:幹九龍吐珠四兩,浸酒二十兩(二星期可用)。凡
2017-03-12 10 -
慈竹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止血。主癆傷吐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燉肉服。 各家論述 治癆傷吐血:鮮慈竹花半斤,鮮黃桷樹寄生半斤,燉黃牛肉或殺口肉服。 摘錄 《中華本草》
-
多頭風輪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活絡。 附方 ①治膽囊炎,黃疸型肝炎:風輪菜三至五錢。水煎服。 ②治蛇咬傷,跌打損傷:鮮風輪菜搗爛,敷患處。 ③治爛腳丫:鮮風輪菜搗爛,放入開水中,待溫時洗患處。 摘錄 《*辭典》
-
玄精石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滋陰;降火;軟堅;消痰。主陽盛陰虛;壯熱煩渴;頭風腦痛;目赤障翳;重舌;木舌;咽喉腫痛;頭瘡;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各家論述】 1.《綱目》:玄精石,與鹽同性,其氣
2017-03-12 12 -
化藥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止血;驅蟲。主燒燙傷;崩漏;帶下;跌打損傷;蛔蟲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1 -
膠質鼠尾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主吐血;咯血;便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研末。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其根、味甘、澀,性溫,主治胃出血,咯血。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24 -
毛葉天胡荽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主紅白痢疾;黃疸;小便淋痛;瘡腫;鼻炎;耳痛;口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塗。 【摘錄】《中華本草》
-
單腎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補腎清肺。主腎虛腰痛;陽痿;小兒遺尿;疝氣;肺熱咳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主治腎虛腰痛、肺熱咳嗽,外傷出血、陽萎、疝氣、少兒遺尿。 摘錄 《中華本草》
-
紫玉簪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解毒。主崩漏;濕熱帶下;瘡腫;潰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倍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用沸水泡軟敷。 【摘錄】《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