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幹地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滋陰清熱;涼血補血。主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可用至30g;赤可熬膏或入丸、散;或浸潤後搗絞汁飲。外用
-
刺玫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理氣和胃;止咳。主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吐血,肋間神經痛,肺癆咳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 臨床應用 治月經過多,刺玫花3-6朵,煎水服。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1 -
紅果楠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消腫;降逆止嘔。主水火燙傷;腳癬;痔瘡;噁心嘔吐。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湯搽、洗患處。內服:煎湯,6-9g;或磨汁服。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
水苧麻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治風濕性關節炎。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0 -
蘆薈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化瘀。主小兒疳積;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小兒疳積,尿路感染。蘆薈幹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1 -
土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止咳;健脾。主黃疸;慢性肝炎;肺熱咳嗽;下血;乳少;帶下;小兒疳積;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15g;或生啖。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
大葉馬尾連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瀉火;解毒。主主治痢疾;腹瀉;目赤腫痛;濕熱黃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臨床應用 治下痢腹痛,目紅腫痛。根一兩,水煎,沖白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摘錄 《中
2017-03-12 10 -
花椒簕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止痛。主脘腹瘀滯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株: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能。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4 -
蝟心肝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解毒療瘡。主瘰鬁;惡瘡;諸瘺。 【用法用量】內服:燒灰酒送下,3g。 【各家論述】《綱目》:主治蟻瘺、蜂瘺、瘰鬁惡瘡,燒灰酒服一錢。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0 -
單花芥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血;消腫。主溫熱病發熱;咳嗽;咯血;四肢浮腫;食物中毒;創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6g;亦可煎湯服。外用:適量,研末敷。 製劑 散劑。 附方 草烏100g,翼首草20g,藏木香200g,力嘎都60g,莪
2017-03-12 12 -
竹蠹蟲蛀末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去濕斂瘡。主耵耳流膿水;濕毒臁瘡;燒燙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撒敷或調塗。 【各家論述】《綱目》:治耵耳出膿水,湯火傷瘡。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1 13 -
茶油粑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燥濕解毒;殺蟲去積;消腫止痛。主濕疹痛癢;蟲積腹痛;跌打傷腫。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塗。內服:煆存性,研末,3-6g。 注意 生品慎服,能催吐。《嶺南草藥志》:內服必須煆存性,否則有劇烈催吐作用。 摘錄 《中
-
粗葉耳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小兒麻痹症,風濕痹痛,感冒發熱;咽喉痛;胃腸炎;蛇蟲咬傷;疔瘡癤腫。 附方 ①治小兒麻痹症:鮮粗葉耳草五錢,葫蘆茶五錢。水煎服。 ②治胃炎:鮮粗葉耳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③治感冒發熱:鮮粗葉耳草一兩,水
-
大花美人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止血。主急性黃疸型肝炎;白帶過多;跌打損傷;瘡蕩腫毒;子宮出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根莖15-30g,鮮品60-90g;花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26 -
紅背桂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濕;通經絡;活血止痛。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辛、微苦、性平,有小毒。有通經活絡,止痛的功能。用於麻疹、腮腺炎、扁
-
鷹不泊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化濕,消腫,通絡。治咽喉腫痛,黃腫,瘧疾,風濕骨痛,跌打挫傷。 ①《本草求原》:理痰火、酒痰,開喉咽腫痛。浸酒法風,理跌打。 ②《嶺南采藥錄》:去風,治黃腫。又治傷寒,黃食證。 ③《生草藥手冊》:治小兒百子痰(肚脹,
-
灰鳳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止血;消腫。主外傷出血;凍瘡破潰。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撒敷。 附方 包被表面的錐狀突起如風梨狀,故名。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17 -
水蛇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解瘡毒。主小兒內疽膿血不止;蛇頭疔。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包敷;或燒灰油調敷。 【各家論述】《綱目》:燒灰油調,敷小兒骨疽膿血不止。又治手指天蛇毒瘡。 【摘錄】《中華本草》
-
夾竹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強心利尿;祛痰定喘;鎮痛;祛瘀。主心臟病心力衰竭;喘咳;癲癇;跌打腫痛;血瘀經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0.9g;研末,0.05-0.1g。外用:適量,搗敷或製成酊劑外塗。
2017-03-11 24 -
獨蕨箕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滋補;止咳平喘。主毒蛇咬傷;乳癰;疔瘡腫毒;瘰鬁;咽喉炎;肺熱咳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