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羽鐵角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主風濕痹痛;腰腿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味淡,性平。有驅風濕,強腰膝的功能。用於腰腿痛,風濕性關節炎。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13 -
生漆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殺蟲。主蟲積;水蠱。 【用法用量】內服:生用和丸或熬幹研末入丸、散。外用:適量,塗抹。 【各家論述】 1.《本經》:去長蟲。 2.《本經逢原》:用真漆塗鯪鯉甲煆入藥,破血最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1 12 -
杉塔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溫腎壯陽;殺蟲解毒;寧心;止咳。主遺精;陽痿;白癜風;乳癰;心悸;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9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
冠唇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溫中理氣。主風寒感冒;咳喘氣急;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瀉痢腹痛;周身麻木;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紫青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健脾消疳。主風濕痹痛;產後腹痛;痛經;經閉;外傷腫痛;小兒疳積;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30-9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
峨眉半邊蓮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除風濕;利小便;清熱解毒;止咳嗽。主風濕骨痛;肺病熱咳;腮腺炎;小便不利;血痢;癰腫熱毒;蛇咬傷;肺熱咳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浸酒。外用:適理,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
橄欖核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解毒;斂瘡;止血;利氣。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凍瘡;疳瘡;天皰瘡;腸風下血;睾丸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燒存性研末,3-6g;或磨汁。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撒或調敷;或磨汁塗。 附方 1、陰腎瘤腫:橄欖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
2017-03-11 24 -
大草烏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主風寒濕痹;手足厥冷;跌打損傷;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泡酒。外用:適量,研粉調塗;或泡酒擦。 摘錄 《中華本草》
-
蕪菁甘藍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濕熱;散熱毒;消食下氣。主濕熱黃疸;便秘腹脹;熱毒乳癰;小兒頭瘡;無名腫毒;骨疽。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或入丸劑,6-9g。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1 14 -
大葉紫蘇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發表宣肺;清熱解毒。主風熱感冒;嶽熱咳嗽;咽喉腫痛;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用鮮葉貼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30 -
雞膽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消炎,止咳,祛痰,解毒,明目。治百日咳,慢性支氣管炎,小兒菌痢,砂淋,目赤流淚,耳後濕瘡,痔瘡。 ①《別錄》:主療目不明,肌瘡。 ②《食療本草》:月蝕瘡繞耳根,以烏雌雞膽汁敷之,日三。 ③《日華子本草》:治肬目、耳瘑瘡,日
2017-03-11 41 -
銀葉柳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止痛。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皮膚瘙癢;膀胱炎;尿道炎;跌打傷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
鈍齒青莢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解毒。主風濕痹痛;胃痛;痢疾;月經不調;跌打腫痛;瘡腫;燒燙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注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仙人杖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和胃;利濕;截瘧。主嘔逆反胃;小兒吐乳;水腫;腳氣;瘧疾;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燒灰研末。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噦氣嘔逆,小兒吐乳,大人吐食反胃,辟痁(瘧),並水煮
2017-03-11 17 -
微毛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消腫;解毒;止血。主風濕關節炎;肝炎;無名腫毒;燙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
胡蔥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溫中,下氣。治水腫、脹滿、腫毒。 ①《食療本草》:主消穀能食,利五臟不足氣。 ②《蜀本草》:療腫毒。 ③《開寶本草》:溫中消穀,下氣殺蟲。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0.5~1兩。外用:搗敷。 注意 ①《食療本草》:久服之,令
-
紫雲英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明目。主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研末。 【各家論述】蘇醫《中草藥手冊》:活血明目。治眼部疾患。 【摘錄】《中華本草》
-
仙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①《綱目拾遺》:清痰開鬱,行氣理痹。痰疾中風不語,研七八粒,同井華水送下,以手摩運腹上。 ②《飲片新參》:化濕痰,開胃止嘔。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摘錄】《*辭典》
2017-03-11 10 -
土連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濕熱;驅蛔;止癢。主肝炎;痢疾;口瘡;蛔蟲腹痛;口瘡;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外洗。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1 11 -
大臭黃荊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痢疾;癰腫瘡毒;瘰鬁;痛經;疝氣;創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