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柄蓮座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痰止咳;解毒消腫。主泄瀉;痢疾;肺熱咳嗽;瘰鬁;痄腮;癰癤;骨折;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莖:葉淡,澀,性涼。有清熱散結,止咳消腫,止瀉的功能。用於
-
大花威靈仙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理氣通便;解毒。主小便不利;腹脹;大便秘結;風火牙痛;目生星翳;蟲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12 -
換錦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解毒;祛痰;利水。主癰疽腫毒;喉風;咳嗽痰喘;水腫。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內服:煎湯,2-5g。 注意 脾胃虛弱者慎服。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10 -
滇崖爬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散瘀消腫,續筋骨。 附方 ①治骨折:鮮滇崖爬藤、大麻藥、五爪金龍、綠葡萄根各適量。搗敷,三日換一次。 ②治跌打腫痛,風濕關節痛:滇崖爬藤幹莖、根三至五錢。煎服或配方泡酒服。外用鮮滇崖爬蘑,搗敷。 ③治瘡癤紅腫:鮮滇崖爬藤,搗敷
2017-03-11 10 -
扶栘木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本草拾遺》:去風血腳氣疼痹,腕損瘀血,痛不可忍。取白皮火炙,酒浸服之。 附方 治婦人白崩:扶栘皮半斤,牡丹皮四兩,升麻、牡蠣(煆)各-兩。每用一兩,酒二鐘,煎一鐘,食前服。(《瀕湖集簡方》) 摘錄 《*辭典》
2017-03-11 16 -
滇池海棠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健胃消積,行瘀定痛。主飲食停滯,脘腹脹痛,痢疾,泄瀉,疝氣,產婦兒枕作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作丸劑。 摘錄 《中華本草》
-
訶子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隆氣化痰,止瀉痢。主痰咳不止;外瀉;外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 各家論述 《本草綱目》:下氣消痰,止渴及泄痢,煎飲服。功同訶黎。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12 -
大砂仁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溫中化濕;健胃消食;止嘔安胎。主胃脘冷痛;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摘錄 《中華本草》
-
紅牛尾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舒筋活血;止血。主咽喉腫痛;痄腮;便秘;腹痛;經閉;痛經;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17 -
大葉白紙扇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解暑利濕。主感冒;中暑高熱;咽喉腫痛;痢疾;泄瀉;小便不利;無名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60 -
長蓋鐵線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清肺祛痰;活血調經。主小便澀痛;咳嗽痰多;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味微苦、澀,性涼。有利尿、祛痰,通經的功能。用於尿路感染、支氣管炎及月經不調等症。 摘錄 《中華本
2017-03-11 12 -
多莖野豌豆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發汗除濕,活血止痛。治風濕疼痛,筋骨拘攣,黃疸肝炎,白帶,鼻血,熱瘧,陰囊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筋骨疼痛:多莖野豌豆、老鸛草、秦艽、羌活、心葉菝葜,煎服。 ②瘧疾發熱:多莖野豌豆
-
大果衛矛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益腎壯腰;化瘀利濕。主腎虛腰痛;胎動不安;慢性腎炎;產後惡露不盡;跌打骨折;風濕痹痛;帶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60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有補腎,活血,健脾,利濕的功能。用於腎炎
2017-03-11 12 -
冰糖燉梨的功效與作用
冰糖。冰糖養陰生津,潤肺止咳,對肺燥咳嗽、乾咳無痰、咯痰帶血都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這就不多說了。冰糖的選擇傾向於多晶冰糖,也就是所謂的土冰糖。事實上,多晶冰糖,單晶冰糖,白砂糖三者在土方藥用上是有區別的:熬梨湯用白砂糖,效果不好;單晶
2017-03-11 16 -
榧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殺蟲;消積;潤燥。主腸道寄生蟲病;小兒疳積;肺燥咳嗽;腸燥便秘;痔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50g;連殼生用,打碎人煎;或10-40枚,炒熟去殼,取種仁嚼服;或入丸、散。驅蟲宜用較大劑量,頓服;治便秘、痔瘡宜小量常服。
-
淡竹殼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明目退翳。主目翳。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燒灰研末點眼。 附方 治翳:淡竹殼不拘多少,以布拭去毛,燒灰存性,每藥一錢,加麝香三、五厘,同擂細末,點在翳上。(《一草亭目科全書》此君丹) 各家論述 《綱目拾遺》:能去目翳,功同熊膽
2017-03-11 10 -
橄欖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濕;舒筋絡;利咽喉。主風濕痹痛;手足麻木;腳氣;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含漱。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406 -
短葉蹄蓋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驅殺蛔蟲;收斂止血。主蛔蟲病;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用於驅蛔蟲;外用治外傷出血。 摘錄 《中華本草》
-
長果蓽茇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溫中健胃;祛寒止痛。主胃寒脘腹脹滿疼痛;消化不良;嘔吐清水;頭痛;牙痛;鼻淵;疝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g;或人丸、散。外用:適量,研細末,納齲齒中。 注意 陰虛火旺者禁服。 摘錄 《中華本草》
-
芙蓉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癰疽腫毒初起;臁瘡;目赤腫痛;肺癰;咳喘;赤白痢疾;婦人白帶;腎盂腎炎。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內服:煎湯,30-60g。 注意 孕婦禁服。 《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孕婦忌服。 摘錄 《中華
2017-03-11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