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梗千里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明目。主癰腫瘡癤;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花序和全草:有清熱解毒、明目的功能。 摘錄 《中華本草》
-
桄榔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瘀破積;止痛。主產後血瘀腹痛;心腹冷痛。 用法用量 內服:磨汁或研末,1.5-3g。 各家論述 1.《開寶本草》:主宿血。 2.《本草匯言》:破宿食、積血。磨汁治婦人產後兒枕血瘕諸疼,及心胃寒疼。 摘錄 《中華本草》
-
臭蒿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濕熱;消腫毒。主濕熱黃疸;膽囊炎;癰腫毒瘡;濕疹疥瘌;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6g。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11 -
鵝掌上黃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心濕斂瘡。主濕瘡;凍瘡。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焙乾研末撒或調敷。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燒灰調油,搽黃水瘡、凍瘡。 2.《談野翁試驗方》:燒研,塗腳趾縫濕爛。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11 -
白糖的功效與作用
白糖的功效與作用 一、白糖除了具備紅糖的一些功效外,還具有潤肺、生津的功能。另外,白糖除了給產婦食用外,一些有發熱、出汗多、手足心潮熱、咽幹、乾渴等病症的患者,食用後都可對補充熱量、改善血循環有幫助。 二、另外,白糖還有一些不為人重視的
-
大風藥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主毒蛇咬傷;水火燙傷;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濕疹;癬。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取汁搽。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10 -
番荔枝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補脾胃;清熱解毒;殺蟲。主惡瘡腫痛;腸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也可作水果食用。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冬瓜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主消渴;暑濕瀉痢;瘧疾,瘡毒;蜂蟄。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敷。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腫毒及蜂叮。 2.《綱目》:主消渴,瘧疾寒熱;又焙研敷多年惡瘡。 3.《隨息居飲食譜》
-
刺苞南蛇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閉經;痢疾;癰疽;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調塗。 注意 孕婦禁服。 摘錄 《中華本草》
-
定木香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驅風散寒,除濕止痛。 附方 ①治風寒感冒:定木香五錢。煨水服。 ②治風濕關節冷廟:定木香、青木香,閻王刺、香樟根各五錢。泡酒服。 ③治紅白痢:定木香、朱砂連各三錢,紅糖五錢。煨水服。 摘錄 《*辭典》
2017-03-11 19 -
長瓦韋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咳;止血。主小便淋痛;尿血;痢疾;癆熱咳嗽;內傷吐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撒。 摘錄 《中華本草》
-
複葉耳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斂瘡。主痢疾;燒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 本品久服可致宮寒不孕。 摘錄 《中華本草》
-
狗牙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降壓;解毒消腫。主高血壓病;咽喉腫痛;癰疽瘡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13 -
華澤蘭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疏肝活血。主風熱感冒;胸脅痛;脘痛腹脹;跌打損傷;癰腫瘡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 孕婦禁服。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1 48 -
刺竹筍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腸止痢;消積。主痢疾;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 贊寧《竹譜》:食之落人發。(引自《綱目》) 各家論述 《嶺南采藥錄》:治竹木刺入肉:竻竹筍、酒精、車前子、鹽,同搗敷患處。 摘錄
2017-03-11 26 -
催產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清熱解毒。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發熱咽痛;水腫及蕁麻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20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煎水洗。 摘錄 《中華本草》
-
刺葉蘇鐵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平肝祛風;消腫斂瘡。主高血壓病;風濕痹痛;無名腫毒;皮膚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根10-15g;種子6-9g。外用:適量,研末調塗。 摘錄 《中華本草》
-
金匙葉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散風熱;解毒;止痛。主感冒發熱;頭痛;牙痛;齒槽膿腫;癰腫瘡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g。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1 12 -
蜆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消渴;目黃;濕毒腳氣;疔瘡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煮食。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唐本草》:治時氣,開胃,壓丹石藥及疔瘡,下濕氣。下乳,糟煮服良。生浸取汁,洗疔瘡。
2017-03-11 17 -
朱砂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止咳;鎮靜安神;消腫止痛。主勞傷咳嗽;霍亂吐瀉;神經衰弱;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