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蒴苣苔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主濕熱黃疸;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燒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鮮品絞汁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7 13 -
蝦皮的功效與作用
蝦皮的功效與作用 蝦皮味甘、咸、性溫;具有補腎壯陽、理氣開胃之功效。 1.預防妊娠高血壓 鈣質對生育期的婦女特別重要。婦女妊娠後期是胎兒骨骼、牙齒及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階段,一旦缺鈣很容易發生骨質軟化症、低血鈣性抽搐、妊娠疲勞和高血壓綜合
2017-03-07 19 -
白果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活血養心,斂肺澀腸。主胸痹心痛;喘咳痰嗽;泄瀉痢疾;白帶。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用提取物作片劑;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搽;或煎水洗。 注意 《中藥志》:有實邪者忌用。 各家論述 1.《品匯精要》:為末和麵
-
白荷花露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暑,涼營。治感受暑邪,煩熱口渴,喘嗽痰血。 ①《金氏藥帖》:治喘嗽不已,痰中有血。 ②《廣和堂帖》:止血,消察,清暑,安胎。 ③《隨息居飲食譜》:清心滌暑涼營。 ④《中藥成方配本》:清暑解熱,治煩熱口渴。 用法用量 內服:燉
2017-03-07 10 -
白龍穿彩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調經活血;清熱利水。主產後腹痛;月經不調;急性腎炎;乳腺炎;丹毒;癤腫;膿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熬膏。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7 13 -
白乳菇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舒;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注意 《滇南本草圖說》:患冷疾腹痛泄瀉者忌食。 附方 該菌色白,有白色乳汁溢出,如羊脂,故有白乳菇、羊脂菌、白奶漿菌等名。 摘錄
-
薜荔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坐骨神經痛;瀉痢;尿淋;水腫;瘧疾;閉經;產後瘀血腹痛;咽喉腫痛;睾丸炎;漆瘡;痛瘡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60-90g);搗汁、浸酒或研末。外用:適量
-
桉樹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理氣;健胃;栽瘧;止癢。主食積;腹脹;瘧疾;皮炎;癬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泡酒外塗。 注意 內服不宜過量。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7 55 -
白沙蒿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理氣;通便;解毒。主大便不通;腥脹腹痛;肋腺炎;扁桃體炎;癰腫瘡癤。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5-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消炎散瘀、理氣殺蟲的功能。用於腹脹(白酒沖服),外用可腮腺炎、
-
白粱米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和中,益氣,除熱。治胃虛嘔吐,煩渴。 ①《別錄》:除熱,益氣。 ②孟詵:患胃虛並嘔吐食及水者,用米汁二合,生薑汁一合服之。除胸膈中客熱,移五臟氣,續筋骨。 ③《綱目》:炊飯食之,和中,止煩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煮粥。 附
-
半柱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止癢;消腫止痛。主痢疾;瘡瘍;濕疹;皮膚瘙癢;毛蟲刺傷;跌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汁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7 13 -
扁豆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消暑利濕,解毒消腫。主暑濕吐瀉,瘡癤腫毒,蛇蟲蛟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1.《別錄》:主霍亂吐下不止。 2.孟詵:吐利後轉筋,生搗葉一把,以少醋浸汁服。
2017-03-07 16 -
白槍桿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截瘧;消食;驅蟲。主瘧疾;蟲積腹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 《文山中草藥》:清熱,利尿,通便。治膀胱炎,膀胱結石,小便不利,便秘,瘧疾,高燒鼻衄。 摘錄 《中華本草》
-
白毛蛇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風火牙痛;癤腫;帶狀皰疹;風濕痹痛;濕熱黃疸;淋濁;帶下;腰肌勞損;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2017-03-07 21 -
白辣蓼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解毒;除濕。主腸炎;菌痢;無名腫毒;陰疳;瘰鬁;毒蛇咬傷;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7 11 -
扁竹測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健脾利濕和胃;活血消腫。主濕盛脾虛;腹瀉;水腫;小便不利;食積胃痛;頭暈耳鳴;月經不調;跌打損傷;風疹;小兒肺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 摘錄 《中華本草》
-
北魚黃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活血解毒。主勞傷疼痛;疔瘡。 用法用量 內服: 3-1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種子(鈴當子):有逐水消腫、瀉下去積功能。用於大便秘結、食積腹脹。全草:用於勞傷疼痛、下肢腫痛及疔瘡。 摘錄 《中華本草》
-
巴掌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疔瘡腫毒;毒蛇咬傷;脾腫大;肺結核咳血;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鮮品30-60g,絞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庵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行瘀通經;祛濕。主婦女血瘀經閉;跌打瘀腫;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或搗汁飲。 附方 ①治諸瘀血不散,變成癰:生庵LV蒿,搗取汁一升服之。(《廣利方》) ②治風濕關節痛:庵LV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2017-03-07 33 -
白雲花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止咳平喘;散瘀痛。主風寒感冒;風寒濕痹;腰痛;胃痛;腹痛;牙痛;虛寒咳喘;白帶;經閉腹痛;疝氣疼痛;跌打瘀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研末,每次1-1.5g。外用:適量,煎湯洗。 注意 肺熱咳喘及孕婦慎服。
2017-03-0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