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花的藥用價值
桂花別名木樨、岩桂、山桂、九裡香、秋桂。為木樨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本草綱目》雲:“桂花生津,辟臭,治療蟲牙痛。”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桂花花粉富含核酸,並有多種芳香成分,常吃桂花食品可體健延壽。桂花及其葉、種子、根均可藥用。桂花性溫、無毒
2017-03-07 13 -
乳香的功效及應用
理氣散瘀,善治瘰鬁 癰腫之成,皆由氣血瘀結,久則壅塞所成瘰鬁者,乃痰凝氣滯,結聚不散所致。故治癰治瘰 ,務使經絡流通,氣血暢達,方可使癰者消,結著散,瘀者化。乳香善理氣行血,為治癰瘰之良藥。臨床常用的“化腐生肌散”“內托生肌散”等方,均
2017-03-07 12 -
雞內金 消食健胃 化瘀通經 澀精止遺
雞內金,雞之脾胃也,其中有瓷、石、銅、鐵皆能消化,由此可知,雞內金具有很強的消瘀化積作用。米麵薯芋乳肉等各種食積實證,但見腹脹,噯腐吞酸或嘔吐酸餿腐食,厭食,矢氣酸臭,便不爽或溏泄,苔厚膩,脈弦滑者,病情較輕者可仿《千金方》獨用雞內金研
2017-03-07 20 -
桑寄生:祛風濕 補肝腎 堅筋骨 安胎
桑寄生“味苦,平。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鬚眉。其實明目,輕身,通神。”(《本經》) 桑寄生能驅風養血。桑寄生專入肝腎,味苦而甘,苦能燥,甘能補,故在祛風養血的同時還能補肝腎、強筋骨,對於肝腎不足兼風濕為患型的痹
2017-03-07 24 -
射干 清熱解毒 利咽祛痰
射干“味苦平。主咳逆上氣,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一名烏扇,一名烏蒲。生川穀。”(《本經》) 現認為射干性味並非苦平,而為苦寒。射干苦寒泄降,有清熱解毒之功,又專入肺經,故擅於清肺瀉火,利咽消腫,即《本經》所雲“主
2017-03-07 11 -
八綱辨證概念
八綱,就是表、裡、寒、熱、虛、實、陰、陽八個辨證的綱領。 醫生對通過診法所獲得的各種病情資料,運用八綱進行分析綜合,從而辨別病變位置的淺深,病情性質的寒熱,邪正鬥爭的盛衰和病證類別的陰陽,以作為辨證綱領的方法,稱為八綱辨證。 中醫學在
2017-03-07 20 -
八綱辨證源流
《內經》中並無“八綱”這一名詞,但其具體內容已有散在性論述,且基本確定了其相互間的辨證關係。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已具體運用八綱對疾病進行辨證論治,如方隅在《醫林繩墨》曾說:“仲景治傷寒,著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然究其大要,
2017-03-07 33 -
八綱基本證候
表證與裡證、寒證與熱證、虛證與實證、陰證與陽證,是四對既互相對立而又互有聯繫的八個方面證候。其實,它們並不是完整而具體的證,只是對病情的大體分類而已。 一、表裡辨證--簡述、表證、裡證、半表半裡證、表裡證鑒別要點 二、寒熱辨證--簡述
2017-03-07 12 -
八鋼辯證之寒熱辨證
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個綱領。寒證與熱證反映機體陰陽的偏盛與偏衰,陰盛或陽虛的表現為寒證;陽盛或陰虛的表現為熱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素問·調經論》說:“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即是此意。張景嶽認為“寒熱
-
八鋼辯證之陰陽辯證
陰陽是類證的綱領 由於陰、陽分別代表事物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故疾病的性質、臨床的證候,一般都可歸屬于陰或陽的範疇,因而陰陽辨證是基本辨證大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類經·陰陽類》說:"人之疾病,……必
2017-03-07 13 -
八綱證候關係之證候錯雜
(一)表裡同病 表證和裡證在同一時期出現,稱表裡同病。出現的原因有兩類:一類是外感病,由表證發展至兼見裡證;或外感病未愈,複傷于飲食勞倦等。一類是內傷病未愈而又感外邪。 表裡同病時,往往出現虛、實、寒、熱等各種情況。它們之間的排列組合較為
-
八綱證候關係之證候轉化
(一)表裡出入:疾病在發展過程中,由於正邪相爭表證不解,可以內傳而變成裡證,稱為表證入裡;某些裡證,其病邪可以從裡透達向外,稱為裡邪出表。掌握病勢的表裡出入變化,對於預測疾病的發展與轉歸,及時改變治法,及時截斷、扭轉病勢,或因勢利導,均具
-
八綱證候關係之證候真假
(一)寒熱真假:當疾病發展到寒極或熱極的時候,有時會出現與疾病本質相反的一些假像,如"寒極似熱"即為真寒假熱;"熱極似寒"即為真熱假寒。 1、真寒假熱:是內有真寒而外見假熱的證候。其產生機理是陽氣虛衰,陰寒內盛,逼迫虛陽浮越於上或格越於外
2017-03-07 30 -
八綱辨證的意義
八綱是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的概念,用八綱辨別歸納證候,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證方法,是八綱概念在中醫學中應用的一個方面。 八綱中的表和裡,是用以辨別疾病病位最基本的綱領;寒熱虛實,是用以辨別疾病病因病性最基本的綱領;陰與陽則是區分疾病類別、歸
2017-03-07 10 -
什麼是病因辯證
病因辨證是指分析病證由何種原因引起的辨證方法。宋代陳言根據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千般疢難,不越三條”,將病因區分為外因、內因、不內外因三類。凡外邪由表入裡,侵及臟腑為外因;內臟有病,自內部表現於外為內因;飲食勞倦、蟲咬外傷等引起病變,則
-
什麼是氣血同病辨證
氣和血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資生,相互為用的密切關係,因而在發生病變時,氣血常可相互影響,既見氣病,又見血病,即為氣血同病。 氣血同病常見的證候,有氣滯血瘀,氣虛血瘀,氣血兩虛,氣不攝血,氣隨血脫等。
-
氣血同病辨證包含哪些內容
一、氣滯血瘀證 【概念】是氣機鬱滯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現的證候。本證多因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襲,或跌僕外傷所致。 【臨床表現】胸脅脹悶,走竄疼痛、性情急躁、脅下痞塊、刺痛拒按、婦女可見經閉或痛經、經色紫暗,夾有血塊等,舌紫暗或見紫斑,脈澀。 【
-
什麼是津液病辨證
津液是人體正常水液的總稱,有滋養臟腑,潤滑關節,濡養肌膚等作用。其生成與輸布,主要與脾的運化,肺的通調,腎的氣化功能有密切關係。 津液病變,一般可概括為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的兩個方面。
2017-03-07 32 -
什麼是津液不足證
【概念】又稱津虧、津傷。是指由於津液虧少,全身或某些臟腑組織器官失其濡潤滋養而出現的證候,屬內燥證。 【臨床表現】口燥咽幹,唇焦或裂,眼球深陷,渴欲飲水、皮膚乾燥甚或枯癟、小便短少而黃,大便幹結難解、舌紅少津,脈細而數等症。 【辨證要點】
2017-03-07 14 -
什麼是小腸實熱證
【概念】小腸實熱證,是由於心熱下移小腸所致的小腸裡熱熾盛表現的證候,以心火熱熾及小便赤澀灼痛為審證要點。 【臨床表現】心煩失眠、渴喜冷飲,或口舌生瘡,或見小便赤澀、尿道灼痛,尿血,舌紅苔黃,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