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馬箭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祛風除濕、活血散瘀。動物試驗表明,走馬箭有加速骨折癒合作用和消腫作用。其注射液臨床用治急性痢疾、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和肺炎均有較好療效。 臨床應用 用量6~12克,煎服。用治風濕疼痛、腎炎水腫、腳氣浮腫、痢疾、黃疸、慢性氣管炎
2017-03-10 30 -
蝟脂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止血;殺蟲。主腸風便血;禿瘡;疥癬;耳聾。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滴耳;或塗敷。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耳聾,可注耳中。 2.《日華子本草》:治腸風瀉血。 3.《綱目》:塗禿癬,殺蟲。 4.《醫林纂要》:敷治陰
-
芋梗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治瀉痢,腫毒。 ①《本草衍義》:擦蜂螫處。 ②《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利水,和脾,消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0.5~2兩。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撒。 【摘錄】《*辭典》
2017-03-10 43 -
雪上一枝高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祛風、鎮痛。動物實驗表明,注射液具有鎮痛作用,臨床上用注射液局部或穴位注射治療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等有一定療效,泡酒外擦對跌撲損傷或風濕關節疼痛有效。 臨床應用 用量25~50毫克,極量一次70毫克,煎服或入丸散,日服1次。
-
小鴉蔥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消癰;下乳。主濕熱瀉痢;小便淋澀;癰腫疔毒;乳癰;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
岩黃蓮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利濕熱、散瘀消腫。藥理實驗表明,所含生物鹼具有鎮痛、安神等中樞系統抑制作用;還具有抗炎、利膽、免疫調節、抗腫瘤和抗病毒作用。體外抗菌試驗初步證明其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為脫氫卡維丁,該成分對革蘭氏陽性菌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對革蘭
-
小葉杜鵑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暖胃止痛。主咳喘多痰;胃寒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浸酒;或研未,3~5g。 【各家論述】《陝甘寧青中草藥選》:止咳平喘,祛痰。治慢性氣管炎,哮喘。 【摘錄】《中華本草》
-
白花銀背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補氣血、止咳、駁骨、止血生肌。 臨床應用 用量20~50克,煎服。用治內傷出血、貧血頭昏、咳嗽、骨折。 主要成分 水提液對在體和離體子宮有明顯收縮作用,並有較強的抗炎及止血作用。
2017-03-10 10 -
南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屬清熱藥下屬中的清熱解毒藥,臨床主要用治病毒性及細菌性疾病,如乙型肝炎、水痘、扁桃體炎、咽炎等。水煎劑具一定的抑菌作用,體外對病毒增殖有抑制作用,還具解熱、抗炎作用。 臨床應用 9~15克,煎服。用治溫病
-
白鶴靈芝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肺止咳、利濕止癢。屬殺蟲止癢藥,具抗真菌、病毒作用。 臨床應用 用量10~15克,煎湯服。外用適量,鮮葉配75%酒精共搗爛,水洗患處。用治肺結核早期。外用治體癬、濕疹。 主要成分 莖葉含3,4一二氫一3,3一二甲基一二氫柰
2017-03-10 101 -
鳥不宿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追風,行血。治風濕痹痛,紫雲風,胃痛。 ①汪連仕《采藥書》:行血追風。治紫雲風,大麻風,筋骨疼痛。 ②《綱目拾遺》:追風定痛,有透骨之妙。治風毒流注,風痹,跌打,勞怯。下胎催生。 ③蘇醫《中草藥手冊》:祛風濕,利關節,止痛
2017-03-10 20 -
白花蛇舌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解毒、抗癌。屬清熱藥下屬中的清熱解毒藥(一說為抗腫瘤藥),有抗腫瘤、增強免疫、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及抗潰瘍、抑制生精等作用。 臨床應用 用量50~100克或搗汁,煎服。外用:搗敷。用治肺熱喘咳、咽喉腫痛;濕熱黃疸、
2017-03-10 14 -
人血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痛止血。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月經不調;瘡癤;咳血;吐血;鼻衄;尿血;便血;瘡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撒;或搗爛敷。 【附方】本品含紅色液汁,酷似人血;功用似三七,故有人血
-
白簕枝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除濕斂瘡。主感冒發熱;咳嗽胸痛;痢疾;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刀傷;癰瘡疔癤;口瘡;濕疹;疥瘡;毒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或開水泡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注意 孕婦慎服。 摘
2017-03-10 16 -
白花甜蜜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肝;散結;止咳。主高血壓;淋巴結結核;淋巴結炎;甲狀腺腫大;支氣管炎;口腔潰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煎水漱口。 臨床應用 對使用本品的1230例慢性氣管炎患者,進行臨床觀察,認為有較好的
2017-03-10 17 -
白葉不翻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消積殺早。主感冒;咳嗽氣喘;痢疾;胃痛;消化不良;蛔蟲症;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g。外用:適量,研末撒。 注意 孕婦慎服。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0 17 -
梧桐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解毒消腫;降血壓。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瘡腫毒;痔瘡;小兒疳積;瀉痢;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鮮葉敷貼,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11 -
小泡通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發散風寒;活血止痛。主風寒感冒;風濕痹痛;脘腹脹痛;跌打腫痛;骨折;勞傷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
柯樹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行氣;利水。主腹水腫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本草拾遺》:主大腹水病,取白皮作煎,令可丸,如梧桐子大,平旦(服)三丸,須臾又一丸。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17 -
變葉胡椒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活血消腫止痛。主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浸酒搽塗;或煎湯洗。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