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蕎麥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排膿祛瘀。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用量15~45克。用治熱毒壅結所致之肺癰、咽喉腫痛,以及肺熱喘咳、瘰鬁、癰瘡癤腫、毒蛇咬傷;脾不健運所致之食少腹脹、疳積消瘦者等。 【主要成分】有效成分為縮合
2017-03-10 12 -
狹葉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主風寒感冒;頭痛鼻塞;鼻淵;牙齦腫痛;瘡腫;帶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湯洗。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目》:根:味辛、性溫。有發表、祛風、止痛、活血等功能。用治感冒頭痛、牙
2017-03-10 10 -
明黨參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潤肺化痰、養陰和胃、平肝、解毒。屬平肝息風藥下屬分類的平抑肝陽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用治風熱咳嗽、痰黃黏稠、口乾咽痛、疔毒瘡瘍、紅腫熱痛、脾胃不和之嘔吐、濕熱帶下等。 主要成分 含有揮發油,揮發油中含50多種化合物,
-
地稔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活血通絡、收斂止血。屬止血藥分類下的收斂止血藥。 臨床應用 用量5~30克,煎服。用治風濕痹痛、腰腿痛、產後腹痛、崩漏帶下、外傷出血。 主要成分 含酚類、鞣質、氨基酸及糖類。 使用禁忌 孕婦慎用。
2017-03-10 59 -
紅大戟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瀉水逐飲、解毒、消腫散結。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臨床應用 用量1.5~3克;入丸散服,每次1克。外用適量。用治水腫、胸脅停飲、癰腫瘡毒、瘰鬁痰核等。內服宜醋制以減輕毒性。 主要成分 含蒽醌成分。根中蒽醌類化合物的含
2017-03-10 11 -
馬蛋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解毒。主麻風病;象皮病;皮膚病。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煆存性研末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種子治麻風和皮膚病。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0 12 -
烏鴉翅羽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活血去瘀。治跌撲瘀血,破傷風。 ①《丹溪心法》:破傷風,血疑心,燒灰存性,研細,酒調一錢。 ②《綱目》:治針刺入肉,以三、五枚,炙焦,研末醋調敗之。又治痘瘡不出複入。 ③《東醫寶鑒》:破瘀血,燒灰用。 【用法用量】內服:燒
-
亞麻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潤燥、祛風。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潤下藥。 臨床應用 用於癘風疥癩、皮膚乾燥瘙癢、陰虛血少、腸燥便秘、毛髮枯萎脫落;此外,尚可用於血虛頭痛、眩暈、麻風及肺燥咳嗽等症。煎服,用量9~15克;或外用適量。 主要成分 主含亞麻子油。有
2017-03-10 12 -
泉水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益五臟;清肺胃;生津止渴;養陰利尿。主消渴;反胃;熱痢;淋;小便赤澀;脾胃火邪;口燥口苦。 【用法用量】飲服,適量。 【摘錄】《中華本草》
-
水飛薊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保肝、利膽,保腦,抗X射線。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 常用提取物作各種製劑的原料。全草用於腫瘍及丹毒;果實及提取物用於肝臟病、脾臟病膽結石、黃疸和慢性咳嗽。 主要成分 全草含有黃酮類及延胡索酸;種子
2017-03-10 13 -
廣升麻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發表透疹。屬解表藥下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煎服。用治風熱頭痛、熱毒咽腫、麻疹初期透發不暢。 主要成分 對兔、大鼠的食物性高膽甾醇血症具有降低膽甾醇的作用。 使用禁忌 尚不明確。
2017-03-10 67 -
水河劍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涼血、止血、利尿通淋。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涼血止血藥。 臨床應用 用量9~15克,煎服。用治目赤腫痛、尿路結石、熱淋尿血。 主要成分 現代對這種草藥的研究比較少。 使用禁忌 尚不明確。
-
鼠李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止咳、祛痰。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臨床應用 用於治支氣管炎、肺氣腫、齲齒痛、癰癤。用量果實5~15克,可製成酒劑服;外用適量,將果實搗爛敷患處。 主要成分 含大黃素、大黃酚、葸酚;另含山柰酚。種子中有多種黃酮苷酶。
-
十萼茄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補虛。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 用於狂犬病,疔瘡紅腫,蛇咬傷,外傷出血,虛癆咳嗽,久咳,消化不良,血崩,骨鯁等症。葉25~50克,煎服或煮雞蛋服,治咳嗽氣喘。全株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治
2017-03-10 11 -
枳椇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治酒醉,煩熱,口渴,嘔吐,二便不利。 ①《荊楚歲時記》:辟蟲毒。 ②《唐本草》:主頭風,小腹拘急。 ③《本草拾遺》:止渴除煩,潤五臟,利大小便,去膈上熱,功用如蜜。 ④《滇南本草》:治一切左癱右瘓,風濕麻木,能解酒毒;或泡
2017-03-10 44 -
毛草龍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消腫解毒。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臨床應用 用量30~60克,內服煎湯;外用鮮草適量,搗爛敷。用治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痢疾、白帶、痔瘡、無名腫毒。 主要成分 全草含黃酮、酚類、糖類、氨基酸。種子含脂肪酸、亞
2017-03-10 31 -
回回蒜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消炎退腫、平喘、截瘧。 臨床應用 外用治肝炎(外敷)、哮喘(外敷)、瘧疾、角膜雲翳。煎湯內服,用量5~15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有關穴位及體表部位發泡。 主要成分 含原白頭翁素及其聚合物白頭翁素。在新鮮植物中,這些成分可能
-
西紅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活血化瘀、涼血解毒、解鬱安神。屬活血化瘀藥分類下的活血調經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用治經閉、產後瘀阻、溫毒發斑、憂鬱痞悶、驚悸發狂等。 主要成分 主要含胡蘿蔔素和苦味素,系其藥理活性物質。還含揮發油成分。胡蘿蔔色素為西
2017-03-10 13 -
白前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降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分類的止咳平喘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用治肺氣壅、咳嗽、多痰等。 主要成分 含三萜皂苷,已分離得芫花葉白前苷元A、芫花葉白前苷元B和芫花葉白前苷元C-單黃夾竹桃糖苷,另得芫花葉白前苷
-
大青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涼血清斑。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 煎服10~15克。用治溫病、血熱發斑、壯熱不退以及血熱妄行的上部出血症等。 主要成分 含黃酮苷一山大青苷,對大鼠有利尿作用,對大鼠蛋清性“關節炎”及右旋糖酐性“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