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薇
別名春草最芳菲,修褉年年采白薇。血厥莫教忙錯亂,風溫何必痛噓唏。葳蕤湯合功偏大,棗肉丸和性不違。遺溺崩淋傳古法,世人罕用歎知希。注:本詩出自清·趙瑾叔《本草詩》。按:白薇味苦咸平無毒。又名春草、薇草、白幕等。色黃微白,芳香襲人。全稟天地之
-
白鮮皮簡介
白鮮皮,祛風止癢之良藥。治療皮膚瘙癢症,餘常用《醫宗金鑒》中的當歸飲子加丹參、丹皮、土茯苓、白鮮皮、生石膏而每獲良效。方用:生地、當歸、赤芍、川芎、生黃芪、生首烏、刺蒺藜、荊芥、防風、丹皮、丹參、黃芩、土茯苓、白鮮皮各15克,生石膏30克
-
蘆薈基礎
蘆薈通便最靈,善治熱結便秘。將蘆薈研細末,分裝6枚膠囊內。成人每次用溫開水吞服2~3枚,小兒每次服1枚,日2次。如無膠囊裝藥末,亦可用白糖溫開水吞服,成人每次2~3克,小兒每次1克。蘆薈味苦性寒,有清熱通便、涼肝、殺蟲之作用,對肝經實火而
-
祛風止痛寬筋藤
寬筋藤又名勒哲、松根藤、大接筋藤,為防己科植物中華青牛膽的藤莖,全年均可採集,洗淨切碎,曬乾即可入藥。其性涼,味微苦,入肝、脾二經。含有季胺生物鹼,主要為原小型的掌葉防己堿及少量藥根堿,其次為阿樸芬型的木蘭花堿及胺類的膽鹼、寬筋藤堿、寬筋
2017-03-10 11 -
山慈菇簡介
山慈菇,有軟堅散結、化癥除瘕之功。治療乳痹,餘自擬一方,名曰慈姑乳痹消,方用:柴胡、郁金、山慈菇、大貝、三棱、莪術、陳皮、橘核、川楝子、延胡索、丹參、當歸、制乳香、制沒藥、天冬、麥冬、瓜蔞各50克,蜈蚣10條,罌粟殼、全蠍各30克。共研細
-
附子理中丸的說明書
高血壓�腸胃疾病是許多胃腸患者正在進行的,大家都知道,腸胃疾病往往是由於飲食不規律,還有就是生活不良習慣所導致的。胃腸疾病屬於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疾病,我們一定不能忽視了它的危害性。對於藥物治療,是許多患者比較喜愛的,今天,我們為您介紹
-
青蒿止瘧有特效
青蒿止瘧,猶有特效;治寒熱往來,每建殊功。治療暑濕成瘧,熱重於濕或受濕遏熱郁三焦氣機不暢,胸痞作嘔,寒熱如瘧者,常用《重訂通俗傷寒論》中的蒿芩清膽湯,方用:青蒿6克,淡竹茹9克,制半夏6克,赤茯苓9克,黃芩6克,生枳殼5克,廣陳皮5克,碧
-
肉豆蔻簡介
火煨面裹必須深,肉果曾無核可尋。最喜油脂醫適用,只愁枯瘦症難臨。除將瀉痢腸俱固,溫卻心脾冷不侵。辛辣味多能助火,用時應是費沉吟。注:本詩出自清·趙瑾叔《本草詩》。按:肉豆蔻味辛溫,入胃大腸二經。稟火土金之氣,故味辛氣溫而無毒。入足太陰、陽
-
地骨皮簡介
地骨皮與青蒿相伍,退熱之功甚著。余治療陰虛內熱,虛勞骨蒸,症見午後或夜間潮熱,肢蒸心煩,咽幹盜汗,舌紅少苔,脈象細數,常用《證治準繩》中的清骨散,方用:銀柴胡6克,胡黃連、秦艽、鱉甲(醋制)、地骨皮、青蒿、知母各9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
-
草豆蔻簡介
百子堂前草果生,楊梅大種辨須清。縮砂益智常為伴,神曲烏梅每共行。溫可散寒中不痛,辛能破滯氣俱平。相傳紅小鸚歌舌,飲饌元朝制更精。注:本詩出自清·趙瑾叔《本草詩》。按:草豆蔻味甘溫無毒,入肺脾胃三經。一名草果。生南海,今嶺南皆有之。苗似薑,
-
破血通經劉寄奴
劉寄奴又稱金寄奴、烏藤菜、六月雪,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唐本草》上記載:“劉寄奴,生江南,莖似艾蒿,長三四尺,葉似蘭草尖長,子似稗而細,一莖上有數穗,葉互生。”每年8月開花時,連根拔起,曬乾,除去根及泥土即可入藥。其性溫,味苦,入心、脾
2017-03-10 19 -
金錢草簡介
金錢草又名遍地香、連錢草、金錢艾,為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的全草,始載於《本草綱目拾遺》,清代名醫趙學敏認為金錢草“一名蜈蚣草,山中道旁皆有之,蔓生,兩葉相對,夏開小黃花,每節間有兩朵,故名對座草。”其性涼,味苦辛,含有單萜酮、β-蒎烯、檸檬
2017-03-10 19 -
胡黃連簡介
胡黃連善除小兒疳熱。治療小兒消化不良,蟲積腹病,面黃肌瘦,食少腹脹泄瀉,余常用肥兒丸,方用:肉豆蔻(煨)50克,木香20克,六神曲(炒)100 克,麥芽(炒)50克,胡黃連100克,檳榔50克,使君子仁 100克。以上7味,粉碎成細粉,過
-
補益藥之當歸
當歸味辛甘、微苦,性溫,屬補益藥。是治療血分病晨常用的藥。能使血各歸其所,故名“當歸”。它的主要功用有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等作用,下面就向大家介紹當歸作為補益藥的作用。 1、補血:當歸配黃芪(黃芪一兩、當歸二至三錢)名當歸補血湯,常用於
-
補益藥之白芍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屬補益藥。有養血榮筋,緩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白芍常用為補血養陰藥。配當歸,熟地、川芎,白木,阿膠等,能補血虛,配麥冬、五味子,浮小麥等,可用于陰虛盜汗,配生地,石斛,女貞子、生牡蠣、珍珠母等,能養陰潛陽。 肝血不
-
補益藥之龜板
龜板味咸微甘,性涼,屬補益藥。為滋陰潛陽藥,以滋陰為主。例如陰虛而致的骨蒸癆熱,盜汗,肺癆咳嗽,咳血等症,可用龜板滋陰養血以清虛熱,滋補肝腎以壯根本。常配合熟地、生地、知母、黃柏、豬脊髓、天冬、麥冬,元參、沙參等同用。 溫熱病高熱經久不
-
補益藥之鱉甲藥用
鱉甲味鹹,性涼,屬補益藥。是常用的滋陰清熱藥。並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兼能平肝潛陽,因陰虛內熱而見骨蒸癆熱,盜汗濕發、潮熱顴紅,肺癆乾咳,痰中帶血等症。可用鱉甲滋陰清熱,常配合銀柴胡,秦艽、青蒿、地骨皮、知母、當歸、烏梅、白芍、生地、元參等
-
補益藥之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性子,屬補益藥。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作用。肝腎不足而致的腰膝無力,臍腹隱痛,陽萎不舉、大便溏泄等症,可用枸杞子配合熟地、山藥,山萸肉、肉桂、附片、鹿角膠、菟絲子等同用(如右歸丸)。 肝腎不足,精血不能上注於目而致兩目昏暗,視
-
補益藥之元參
元參味苦、鹹、寒,屬補益藥。主要功能是:滋陰降火,解毒軟堅,下面就向大家詳細介紹元參作為補益藥的具體功效。 陰虛火旺,火熱上炎而出現咽喉腫痛、口渴煩熱等症者,可用元參配生甘草,桔梗,麥冬、牛蒡子、生地,黃芩,連翹等同用。 溫熱病熱邪入營
-
補益藥之麥冬
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屬補益藥。麥冬有滋陰潤肺、養陰清心、生津益胃等功效。下面就向大家詳細介紹麥冬作為補益藥的具體作用。 1、滋陰潤肺:陰虛內熱,燒灼肺津,肺陰不足,肺熱咳嗽,乾咳少痰,煩熱口渴,或痰中帶血,舌紅少津,脈象細數等,可用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