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治療胰腺癌
1.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腫瘤位於胰頭,無肝門、腹腔動脈幹周圍、腸系膜根部及遠處的淋巴結轉移,無肝動脈、腸系膜上動脈或下腔靜脈的侵犯,未侵及或只是局部侵及門靜脈,無臟器的轉移,可以行胰 2.十二指腸切除術。 保留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
-
胰腺癌也可飲食治療
早期胰腺癌的病人可有上消化道系統疾病的症狀,如噁心、納差、厭油、脂肪瀉等不消化的症狀,吃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時,症狀加重。當未診斷為胰腺癌並有上述症狀時,應提高警惕,及早治療。 經確診為胰腺癌時,就更應注意膳食。就餐要有規律性,一日3
-
慢性腹瀉的預警
胰腺癌是一種最常見的胰腺腫瘤,其發病率近年來明顯上升,老年人群與中年人群患病者增多,發病率的升高顯然與人口平均壽命增長和診斷技術進步、檢出率提高有關,但也不能忽視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 胰腺癌由於發病隱匿、症狀無特異性,得不到早診斷及
-
你聽過胰腺癌麼?
常于疾病晚期方能對胰腺癌確診。常見的臨床特徵有體重減輕、腹痛和黃疸。體重減輕是一種非特異性的症狀,通常是漸進性的,在確認胰腺癌數月前即開始發生。65%~80%的病人有腹痛,常於夜間更為嚴重。平臥位和坐位可使疼痛加重。疼痛常常模糊不清
-
高職飲食—胰腺癌的一大誘因
研究證實吸煙者的危險性與其吸煙程度成正比。對戒煙10年到15年的人,其危險性與終生不吸煙者相近。吸雪茄、捲煙、煙斗和咀嚼煙草者在危險性方面無差異。 動物實驗證明高脂肪飲食與胰腺癌的發展有關。其他如肉類和高熱卡飲食,特別是高碳水化合物
-
過時甜食可增加胰腺癌風險
在多數人印象中,胰腺炎、膽結石、膽囊炎才是誘發胰腺癌的禍根,如果沒有這些疾病,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呢?近日,瑞典研究人員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發表文章指出,過多攝入甜食及加糖飲料會增加患胰腺癌的危險。 研究人員對調查物件進行了8年
-
胰腺炎反復發作要警惕胰腺癌
胰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各種消化液,來幫助人體消化食物,但它很“脆弱”,如果被癌細胞擊中,在短時間內就會“喪命”,而且幾乎沒有治癒的機會,被稱為“癌中之王”。 提到消化道腫瘤,多數人會想到肝癌或胃癌,甚至是比較少見的膽囊癌,但很少有人重
-
煙民需小心胰腺癌偷偷來襲
在胰腺癌患者中,煙民可不是少數。有統計顯示,吸煙者胰腺癌發生率是非吸煙者2~2.5倍,發病年齡也提前了10~15歲。 原因: 香煙中含致癌物,吸入後經血液運至肝臟而被啟動,之後隨排入的膽汁逆流進入胰管,進而誘發胰腺癌變。 年齡在
-
胰腺癌患者的護理
飲食護理 瞭解病人喜歡的飲食和飲食習慣,與營養師制定病人食譜。配合營養治療,做好飲食調補,給予足夠的熱量、蛋白質、維生素等。記錄進食量,並觀察進食後消化情況,根據醫囑給予助消化藥物。 對於有攝入障礙的病人,按醫囑合理安排補液,補
-
胰腺癌術後需注意哪些併發症?
手術後,胰腺的調節功能就會降低,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術後併發症,一定要注意做好觀察與護理。 1、膽瘦。主要表現為:腹引管中引流液含有膽汁,嚴重者可出現化學性腹膜炎。術後必須密切觀察膽汁引流量、色澤及病人黃症消退情況。維持"T型"引流
-
胰腺癌需謹防淋巴結轉移
胰頭癌與胰體、尾癌的轉移途徑不完全一致,胰頭部癌常侵犯到膽總管、十二指腸、胃及腹腔動脈,其淋巴轉移途徑主要是經腸系膜上動脈周圍淋巴結向五動脈周圍淋巴結轉移。 胰體、尾部癌常沿神經鞘向腹腔神經叢及脊髓方向轉移,或沿淋巴管轉移至胰上及肝
-
香腸可誘發胰腺癌
胰腺癌是死亡率很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有研究人員對約20萬名男女進行了長達10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那些每天吃熱狗與香腸等加工肉類超過50克的人,比不吃的人患胰腺癌的幾率高2/3;每天吃50克以上豬肉、牛肉等紅肉的人,得胰腺癌的風險也會
-
門脈切除提高不了胰腺癌生存率
日本學者Nakagohri等最近的研究表明,胰腺癌患者行門脈切除的預後情況與未接受門脈切除者相當,組織學檢查腫瘤未侵犯門靜脈系統的患者,生存率顯著提高。( Am J Surg 2003,186∶149) Nakagohri等人回顧性
2011-05-12 29 -
焦糊肉類增胰腺癌患病幾率
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4月21日於丹佛舉行的年會上,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公佈了這一研究報告。他們發現,如果經常進食燒焦的肉,罹患胰腺癌的概率高達60%。吃燒焦的肉越多,罹患胰腺癌的概率越高。 報告說,如果肉類被油炸、煎炒或
-
少年期肥胖增患胰腺癌風險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會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對841名胰腺癌患者和754名健康者進行了對比調查。 在調查中,研究人員考慮了被調查者的年齡、種族、性別、飲酒史、吸煙史、家庭情況和個人醫療背景,並獲取了被調查者在
-
中醫角度看胰腺癌的病因
如《證治匯補》中記載到:“積之始生,因起居不時,憂慮過度,飲食失節、脾胃虧損、邪正相搏,結於腹中”。 一般認為,胰腺癌的發病與飲食、情志、環境致癌物質有密切關係,如嗜煙、嗜酒,都被認為是誘致胰腺癌的因素。情志不遂、內傷七情,導致臟腑
-
胰腺癌家族遺傳基因被發現
儘管胰腺癌的發病率低,但往往是致命的,大多數病人在確診後一年內死亡,在美國因癌症死亡疾病中排第4位。至少10%的胰腺癌患者被認為有家族性遺傳因素,如遺傳變異,但相關基因一直不清楚。最近,一個多年從事胰腺癌基因搜尋的研究小組發現了這種基
-
漫談胰腺癌預防與早期發現
病人延誤:胰腺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症狀,僅有良惡性疾病均可以出現的上腹不適、疼痛、厭食等,不會引起病人重視,或自認為是“胃病”等,給予對症治療,當症狀加重不能忍受或治療無效才去就診,但為時已晚。 醫生重視度不夠:沒有考慮病人模糊的病史和
-
胰腺多肽瘤的病理變化
多數腫瘤為單個病灶,瘤體大小差異較大,自1~15cm不等;少數腫瘤呈多發性,散在分佈於胰腺各處。 本病多數為惡性腫瘤,Tomita報導的3例病人中,有2例為惡性。但也有良性腫瘤或僅呈PP細胞增生的病人。惡性腫瘤的常見轉移部位是肝臟,但
-
胰腺癌發病或因高胰島素
男性吸煙者的血液胰島素水準最高,他們患胰腺癌的幾率也增加了一倍。 研究人員發現糖尿病、葡萄糖耐受性與胰腺癌之間存有相關作用,不過其中的原因還存在一些爭論。一些人認為糖尿病就是患胰腺癌的危險信號,而另一些臨床醫師認為糖尿病可能會誘發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