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葶藶方
【處方】葶藶子1兩(紙襯熬令黑),知母1兩,貝母1兩。【制法】上為末,以棗的功效與作用肉半兩,沙糖1兩,入藥中為丸,如彈子大。【功能主治】咳嗽。【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新綿裹含之,徐徐咽津,甚者不過2-3丸。【摘錄】《普濟方》卷一五七
2017-02-19 18 -
溫病與傷寒的關係與鑒別
溫病與傷寒雖是兩個不同的疾病,但兩者又有一定的聯繫。欲搞清兩並之間的聯繫,首先要明確傷寒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傷寒是一切外感急性熱性病的總稱,既包括風寒病邪引起的中風,傷寒,又包括溫熱病都引起的濕溫、熱病(暑溫),溫病(風溫)等疾病。這
2017-02-19 13 -
桃花湯
唐·孫思邈《千金翼方》:桃花湯【處方】乾薑(三錢.炮) 赤石脂(七錢)【功能主治】治傷寒下痢膿血。【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糯米一撮,煎至一鐘,不拘時服。【摘錄】唐·孫思邈《千金翼方》《傷寒論》:桃花湯【處方】赤石脂30克(一半全用,
2017-02-19 26 -
調肝飲
《玉案》卷五:調肝飲【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1錢5分,川芎的功效與作用1錢5分,烏藥1錢5分,玄胡索1錢5分,青皮1錢5分,柴胡的功效與作用1錢,檳榔1錢,廣木香1錢,桃仁的功效與作用(去皮尖)1錢。【功能主治】季肋痛連小腹。【用法用量】
2017-02-19 12 -
退腫膏
【處方】芙蓉葉 地薄荷的功效與作用 耳草葉 澤蘭葉 金桐葉 赤牛膝 大黃(另研末)各等分【制法】上藥搗爛。【功能主治】消腫止痛。治頭部或其他部位外傷破損。【用法用量】敷貼傷處,中間留孔出氣,用澤蘭葉燙軟貼住,冬日用芭蕉葉,每日換藥一次,用
2017-02-19 8 -
百合病的正治法與誤治之證的處理
百合病的正治法,即所謂“見於陽者以陰法救之”,“見於陰者以陽法救之”。“見子陽”是指虛熱證,即陰虛內熱。主症是口苦,小便紅,脈微數。“以陰法救之”是用養陰清熱法來治療,方荊如百合地黃湯。“見於陰”是指虛寒證,即陽氣衰弱。主症是怕冷,四肢
2017-02-19 18 -
調元清神湯
【處方】人參的功效與作用、黃耆、當歸的功效與作用、麥冬、陳皮的功效與作用、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酸棗的功效與作用仁的功效與作用、黃連的功效與作用(炒)。【功能主治】痘瘡收靨後,脾胃虛弱而不落痂,昏昏喜睡。【用法用量】大棗的功效與作用為引
2017-02-19 11 -
桐油膏
【處方】桐油 百草霜 發灰 黃丹 乳香 鹿角灰各9克【制法】上藥共為細末,熬膏。【功能主治】治臁瘡生於內臁,初起勢甚重者。【用法用量】塗油紙上,貼患處。【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九
2017-02-19 28 -
百合病的發病關鍵及治療
百台病是因為用百合作為主藥能夠治好而得名。百合病多見於熱性病的後期,也有的發生在精神受刺激之後。 百合病的臨床表現比較複雜,在言語、行動、飲食取及感覺等方面都出現異常狀態:病人精神恍惚,經常默默不語,心裡想吃又吃不下,想躺下來睡又睡不成
2017-02-19 21 -
中暍證候及典型證的治法
中暍,屬於“傷暑”的範圍,是感受暑熱病邪所引起的病證。臨床上以身熱,汗出,脈虛為主要症象。中暍和日下遠行、突然昏倒的“中暑”不同。 中蠍有一種“內陽外陰”證,是指暑熱在內,寒濕在外的證候,這是中暍的類型之一。臨床表現為,發冷發熱,身體沉
2017-02-19 12 -
天麻防風丸
【處方】白僵蠶(去絲、嘴,炒)幹蠍(炒)各15克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去苗)防風的功效與作用(去苗)人參的功效與作用各30克 朱砂(研飛)雄黃(研)麝香的功效與作用(研)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各7.5克 牛黃3克【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2017-02-19 13 -
風濕表虛證類型及治療方法
風濕在表出現虛證,有氣虛、表陽虛、裡陽虛和表裡陽氣俱虛四種類型。治法包括益氣行濕、溫經散濕、健脾除濕和助陽化濕等,遭些治法都屬於變治法。因為風濕在表,以微發其汗為正治,現在風濕雖在衰,但身體已虛不能發汗,所以,採用上述變治法。 風濕在表
2017-02-19 17 -
通隘散
【處方】白硼砂6克 孩兒茶的功效與作用3克 蒲黃1.8克 青黛3克 牙消1.8克 枯礬I.8克 片腦0.6克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1.5克(研末)滑石3克 寒水石3克 黃柏1.5克(研末)【制法】上藥研為細末。【功能主治】治喉痛生瘡聲啞。【用
2017-02-19 8 -
調經琥珀湯
【處方】三棱、莪術、白芍的功效與作用、劉寄奴、當歸的功效與作用、熟地、官桂、甘菊、延胡索、蒲黃。【功能主治】閉經。【用法用量】本方名“調經琥珀湯”,但方中無琥珀,疑脫。痛甚,加炮姜、紅花的功效與作用、桃仁的功效與作用、牛膝、蘇木、香附的功
2017-02-19 13 -
風濕在表只能微發其汗及風濕表實證的治法注意
風濕是指濕邪和風寒相結合侵襲人體的一種病證。因為濕邪傷人,多兼風邪和寒邪,所以習慣上常簡稱為“風濕”。它的起病與氣候環境有關,如多次冒雨淋濕,或久居潮濕之處,都可發生。脾胃虛弱的人,較易感受濕邪。風濕的主要症狀是發熱、身重而痛,甚則關節
2017-02-19 24 -
通關瞿麥丸
【處方】瞿麥穗 芍藥 大黃(銼,炒)當歸的功效與作用(切,焙)葵子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榆白皮(銼)梔子仁 木通(銼)石韋(去毛)大麻仁各30克【制法】上十一味,搗為粗末。【功能主治】清熱利尿。治膀胱積熱,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15
2017-02-19 9 -
哪些病證誤治成痙及裡熱成痙應如何處理
一、誤治成痙的病證 外感痙病,基本屬於傷寒範疇。在發病上,除外感風寒濕邪傷及太陽經脈外,由於治療不當,導致陰血虧損,津液耗傷,是形成痙病的重要因素。前人根據臨床觀察,指出“太陽病”“風病”“瘡家”誤治,都容易轉變成為痙病。 1、太陽病:
2017-02-19 14 -
焦白術的功效與作用 用於脾氣虛弱等症
導語:焦白術的功效與作用。焦白術為藥材白術炮製加工後的飲片,白術炒用時,微炒稱為炒白術,炒至黑褐色,稱為焦白術。 白術炮製不同功效也不同,炒白術補氣健脾作用強,焦白術則偏於健脾止瀉;焦白術補氣健脾、防止諸藥苦寒胃氣。焦白術的功效與作用。
2017-02-19 24 -
傷寒表實證出現尺脈遲、尺脈微和胃中虛冷還能用發汗法嗎?
傷寒尺脈遲。《傷寒論》指出:“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從這裡可以看出,脈浮而緊為施用汗法的重要指征。如果傷寒表實,症見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按其脈僅寸關浮緊,尺部脈不緊而遲弱,這說明患者榮氣本虛,陰渡不足,那就不能使用
2017-02-19 16 -
調導飲
【別名】調導散【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4錢,川芎的功效與作用4錢,防風的功效與作用4錢,枳殼4錢,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2錢。【制法】上銼細。【功能主治】婦人產前後風秘,大便不通。【用法用量】調導散(《萬氏家抄方》卷五)。【注意】忌動風物
2017-02-1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