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哪些病證誤治成痙及裡熱成痙應如何處理

一、誤治成痙的病證

外感痙病, 基本屬於傷寒範疇。 在發病上, 除外感風寒濕邪傷及太陽經脈外, 由於治療不當, 導致陰血虧損, 津液耗傷, 是形成痙病的重要因素。 前人根據臨床觀察, 指出“太陽病”“風病”“瘡家”誤治, 都容易轉變成為痙病。

1、太陽病:主要表現為惡寒發熱, 頭痛無汗, 本來應該發汗解表, 但用發汗藥要掌握分寸, 不能太過。 如果發汗太過, 損傷陰血, 以致筋脈失養, 便會轉成痙病, 臨床可見項背強急, 牙關緊閉等症。

2、風病:所謂風病是指因風邪侵襲所致的疾患。 風病本不該用下法治療, 誤用下法則津液耗傷,

特別是下法不見效, 又用汗法, 一再誤治, 必致四肢筋脈拘攣強急而發生抽搐。

3、瘡家:主要是指素患瘡瘍流膿失血、津液虧損的人, 也包括刀劍所傷流血過多者。 瘡家常見身疼痛, 但不可發汗。 因為這種患者津血本已虧虛, 誤用汗法, 必然重傷陰血, 以致筋失所養而成痙, 出現項背強直, 角弓反張。

上述三種誤治而成的痙病, 也有輕重之分:太陽病誤在發汗太過, 傷陰較輕;風病誤下, 又發其汗, 津傷較重, 瘡家津血本虧, 誤發其汗, 陰血耗傷嚴重。

二、裡熱成痙的處理

邪氣內閉, 裡熱成痙, 是外感痙病的一個熏證。 這種痙病, 是由剛痙發展而成。 患者主要表現胸滿, 腹脹, 牙關緊閉不語, 四肢拘攣, 角弓反張, 大便秘結。 這是陽明裡熱壅積的證象。

陽明即腸胃。 陽明的筋脈起於足, 入齒中, 挾口環唇。 陽明裡熱很重, 律液大傷, 導致筋脈拘急, 因而牙關強緊, 四肢拘攣, 角弓反張。 這比一般剛痙要嚴重得多。 裡熱壅阻氣機, 則出現胸滿。 裡熱壅積腸胃成實, 腑氣不行, 則腹脹便結。 本證雖然是由於外邪內閉而成, 但其關鍵在於裡熱壅積化燥成實, 完全不同於初期有表證的剛痙或柔痙。

治療必須採用攻下裡熱的方法, 才能保存津液, 解除痙攣。 可用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是治療陽明腑實證的主方, 是峻下之劑。 用於裡熱傷津的痙病, 應該慎重。 所以《金匱要略》在談到這種痙病的治療時說“可與大承氣湯”。 這“可與”二字, 就含有斟酌、慎重之意, 這就是說, 裡熱成痙, 為了瀉熱保津,

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 但是, 要注意有無腸胃燥實證象出現, 如身灼熱、腹脹潸、大便不通、舌苔黃糙、脈滑實等等。 出現這些證象, 立即用大承氣湯攻下以截斷病勢, 痙病可以迅速緩解。 如果雖然因裡熱而成痙病, 但臨床上並無腸胃燥實見證, 就不一定用大承氣湯, 可以用調胃承氣湯治療。 調胃承氣湯也能清除裡熱, 比較緩和。 還應指出, 治療裡熱所致的痙病, 用承氣湯類要適可而止。 因為裡熱已經傷津, 而攻下藥本身又會規奪陰液, 下之太過, 勢必引起變證, 應該特別注意。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