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面治療骨髓炎採用的是扶正祛邪、內外同治的治療原則, 溫經散寒、養血通絡, 讓氣血順暢, 以此達到治療的目的。 常用的藥物有黨參, 白術, 茯苓, 當歸, 白芍, 熟地, 黃芪, 肉桂(沖服), 炙甘草等。
辨證選方:
1.血虛寒凝
治法:溫經散寒、養血通絡。
方藥:獨活寄生東加減。 獨活, 細辛, 桂枝, 桑寄生, 牛膝, 茯苓, 防已, 當歸, 川芎, 白術, 生甘草。 體虛者加黨參, 杜仲;病在上肢加羌洽, 薑黃。
2.氣血兩虛
治法:補益氣血。
方藥:十全大補湯或人參養榮東加減。 黨參, 白術, 茯苓, 當歸, 白芍, 熟地, 黃芪, 肉桂(沖服), 炙甘草。
3.肝腎不足
治法:陰虛者, 養陰清熱;陽虛者,
方藥:陰虛者:秦艽鱉甲東加減。 地骨皮、柴胡各, 秦艽、知母, 鱉甲, 當歸, 玄參。 陽虛者:陽和東加減。 熟地, 白芥子, 炮薑, 麻黃, 甘草, 肉桂, 鹿角膠(烊化沖服), 補骨脂, 白術, 茯苓。
4.熱毒蘊結
治法:清熱解毒、托裡透膿。
方藥:五味消毒飲合托裡透膿散加減。 金銀花, 連翹, 野菊花, 地丁, 黨參, 白術, 生黃芪, 當歸, 山甲, 角刺。 熱盛者加黃連, 黃芩, 梔子, 去黨參、白術、黃芪。
中成藥?
1.萬靈丹(《醫宗金鑒》):用量及用法:每服1粒, 蔥頭、豆鼓煎湯或溫酒送下。 適應證:附骨疽風寒濕邪為患。
2.抗炎靈片:每次4片、每日3次, 適應證:臨床症狀已消的附骨疽、鞏固治療。
3.六味地黃丸:每服8丸, 每日3次。 適應證:肝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