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旅行心理學:你也曾夢想環遊世界嗎

《八十天環遊地球》是由19世紀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的一部著名古典冒險小說, 小說的主人公英國紳士福格與朋友打賭兩萬英鎊, 要在80天環球一周回到倫敦。 福格與他的夥伴便踏上了環游世界之路, 他們途徑紅海、印度洋, 橫渡了太平洋;遭遇過失散、通緝、追捕;乘坐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輪船、火車、馬車、商船、雪橇和大象……在小說的結尾, 作者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番長途跋涉, 主人公福格究竟贏得了什麼?答案是:幸福。

在談及夢想的時候, “環遊世界”恐怕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首選。 因此, 新聞事件中“花甲背包客”的旅遊經歷引起了如此強烈的反響,

不僅僅是稱讚和羡慕, 更多的人表達了自己無法實現環遊世界夢想的無奈和遺憾。 為何旅遊對那麼多人充滿了吸引力?環遊世界之夢究竟能滿足怎樣的心理需求呢?

人的任何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 動機是一個心理學專業名詞, 所謂動機, 指的是引起和維持個體活動, 並促使活動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傾向。 因此, 旅遊的行為也是由其背後的旅遊動機決定的。 簡單地來說, 旅遊動機指的是觸發一個人有意去旅遊以及確定到何處去、做何種旅遊的內在驅動力。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 動機產生於人的某種需要, 這種需要使人的心理產生緊張不安, 產生內在的驅動力——動機,

進而確定行動的目標, 做出具體的行動, 使需要得到滿足, 心理緊張解除, 然後進行下一個行為。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認為, 人的需要可以分為六個層級:

(1)生理需要:食物、飲水、空氣等;

(2)安全需要:治安、穩定、秩序和需求保護;

(3)社會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情感、人際關係;

(4)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個人聲望、名譽、地位、成就;

(5)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最大限度發揮個人潛能;

(6) 超越個人或靈性的需要(1969年提出的Z理論)

這六個層級的需要, 由低到高, 依次發展。 需要層級發展的水準越高, 個體獲得內心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就越強。 前三個層級的需要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需要, 並不足以解釋旅遊產生的動機, 後三個層級的高級需要往往會產生旅遊動機。

與此相對應, 決定人們旅遊行為的旅遊動機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 旅遊是一種很有效的提升自我形象的手段, 人們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交往, 結交新朋友, 獲得他人尊重, 獲得好的社會聲望;第二, 旅遊表達了人們探新求異的心理, 追求旅程中獲得的新奇、喜悅、清新和振奮的感受;第三, 旅遊能幫助人們更好地回歸自然, 和自然親密接觸;第四, 旅遊能幫助人們尋找真正的自我, 釋放緊張的現實壓力。

可以說, 旅遊, 甚至“環遊世界”的美好夢想, 很好地滿足了現代人的心理需求, 找到了心理上的平衡點, 這正是大多數人熱衷於外出旅遊的根本動機所在。 背起行囊, 尋找真我, 你準備好了嗎?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