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左金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左金丸

【出 處】出《丹溪心法》火方

【分 類】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 成】黃連(180克) 吳茱萸(30克)

【功 用】瀉火, 疏肝, 和胃, 止痛

【主 治】用於肝火犯胃, 脘脅疼痛, 口苦嘈雜, 嘔吐酸水, 不喜熱飲。

【禁 忌】斟酌。

【方 論】

1、《醫方考》:左金者, 黃連瀉去心火, 則肺金無畏, 得以行令于左以平肝, 故曰左金。 吳茱萸氣臊味辛性熱, 故用之以為反佐。 以方君一臣一, 制小其服者, 肝邪未盛也。

2、《醫方集解》;此足厥陰藥也。 肝實則作痛, 心者肝之子, 實則瀉其子, 故用黃連瀉心清火為君, 使火不克金, 金能制木, 則肝平矣;吳茱萸辛熱, 能入厥陰肝, 行氣解鬱, 又能引熱下行,

故以為反佐。 一寒一熱, 寒者正治, 熱者從治。

3、《古方選注》:經脈循行, 左升右降, 藥用苦辛, 肅降行於升道, 故曰左金。 吳茱萸入肝散氣, 降下甚捷;川黃連苦燥胃中之濕, 寒勝胃中之熱, 乃損其氣以泄降之, 七損之法也。 當知可以治實, 不可以治虛, 若誤論虛實而用之則誤矣,

4、《金鑒》:胡天錫曰, 此瀉肝火之正劑。 獨用黃連為君, 以實則瀉子之法, 以直折其上炎之勢;吳茱萸從類相求, 引熱下行, 並以辛溫開其鬱結, 懲其扞格, 故以為佐。 然必木氣實而土不虛者, 庶可相宜。 左金者, 木從左, 而制從金也。

5、《謙齋醫學講稿》:方中黃連入心, 吳茱萸入肝, 黃連的用量六倍于吳萸, 故方解多作實則瀉其子, 並以吳茱萸為反佐藥。 我認為肝火證很少用溫藥反佐,

黃連和吳茱萸歸經不同, 也很難這樣解釋。 從效果研究, 以吞酸嘈雜最為明顯, 其主要作用應在於胃。 黃連本能苦降和胃, 吳茱萸亦散胃氣鬱結, 類似瀉心湯的辛苦合用。 故吞酸而兼有痰濕粘涎的, 酌加吳茱萸用量, 效果更捷。

6、吳謙《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卷4:“左金丸獨用黃連為君, 從實則瀉子之法, 以直折其上炎之勢。 吳茱萸從類相求, 引熱下行, 並以辛燥開其肝鬱, 懲其扞(han)格, 故以為佐。 然必本氣實而土不虛者, 庶可相宜。 ”

7、《丹溪心法》卷1:“肝火脅痛。 ”

【方 解】

本方證是由肝鬱化火, 橫逆犯胃, 肝胃不和所致。 肝之經脈布於脅肋, 肝經自病則脅肋脹痛;犯胃則胃失和降, 故嘈雜吞酸、嘔吐口苦;舌紅苔黃, 脈象弦數乃肝經火鬱之候。 《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逆沖上,

皆屬於火”;“諸嘔吐酸, 暴注下迫, 皆屬於熱。 ”火熱當清, 氣逆當降, 故治宜清瀉肝火為主, 兼以降逆止嘔。 方中重用黃連為君, 清瀉肝火, 使肝火得清, 自不橫逆犯胃;黃連亦善清瀉胃熱, 胃火降則其氣自和, 一藥而兩清肝胃, 標本兼顧。 然氣鬱化火之證, 純用大苦大寒既恐鬱結不開, 又慮折傷中陽, 故又少佐辛熱之吳茱萸, 一者疏肝解鬱, 以使肝氣條達, 鬱結得開;一者反佐以制黃連之寒, 使瀉火而無涼遏之弊;一者取其下氣之用, 以和胃降逆;一者可引領黃連入肝經。 如此一味而功兼四用, 以為佐使。 二藥合用, 共收清瀉肝火, 降逆止嘔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點是辛開苦降, 肝胃同治, 瀉火而不至涼遏, 降逆而不礙火鬱, 相反相成,

使肝火得清, 胃氣得降, 則諸症自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