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 就是有意不說真話, 是一種不誠實的行為, 是作弊與欺騙在言語方面的表現。 說謊往往被人們視為一種惡劣的品質問題。 孩子說謊, 家長們既討厭, 又常常束手無策。 如果不及時改正, 那就有可能形成習慣, 所以家長著急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發現幼兒說謊, 父母先不要對孩子怒斥, 甚至說他們是壞孩子等等, 而應該先冷靜地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要說謊, 瞭解說謊的原因後, 再採取相應的教育措施, 這樣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據專家統計, 在孩子的700個謊言中, 其中67%是由於恐懼懲罰或怕被嘲笑,
如果家長過度溺愛孩子, 放縱孩子, 也會使其說謊, 還有種情況是家中父母自己造成的。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有時會在無意中為孩子做了反面典型, 成了孩子說謊的啟蒙。 而兩歲還不到的寶寶說謊可能是因為好奇心較強, 出於好奇說了謊, 是非判斷能力很差, 也許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說了謊。 還有可能是寶寶對知覺過的事情記憶不清晰, 以至於說出的話類似謊話等等。
導致幼兒說謊的原因
對於幼兒來說, 說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性質各不相同, 不能一概而論, 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 因害怕訓斥、打罵而說謊
幼兒的這類說謊往往是恐懼心理所致, 而濫施用懲罰就是造成幼兒產生恐懼心理而導致說謊的一個重要原因。 幼兒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 尤其是家裡剛買回來的東西, 非要親自動手拿一拿, 仔細看一看, 往往一不小心就會把東西弄壞。 這時由於幼兒內心緊張而產生恐懼心理, 害怕受到父母的訓斥和打罵而不知不覺地開始說謊。 由此可見, 幼兒在做錯事情以後, 內心會受到一種壓迫, 擔心受罰, 從而產生恐懼心理, 誘發其說謊。
2.當孩子想像力與現實分不清時
幼兒年齡太小, 有時會把想像和現實混合在一起, 頭腦中經常產生出許多極其生動逼真, 各式各樣的想像, 將想像當成現實,
3. 因父母的教育不當而說謊
說謊是一種不誠實的行為, 發現幼兒說謊時父母應及時教育, 但是有時造成幼兒說謊的原因往往就是平時父母的教育不當而導致的。 父母說謊是導致幼兒說謊的最直接原因, 幼兒模仿性很強, 父母的不誠實行為, 不僅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4. 當孩子記憶有誤時
孩子的記憶力不夠準確、模糊不清, 或由於語言表達不準確, 許多經歷過的事情未必能完全回憶出來而導致“說謊”。 孩子記憶不完善、不精確, 只好用說謊來虛構那些不精確的部分。
5. 因有某種願望而說謊
幼兒時期, 心理發育尚未健全, 感知事物的能力和成人有一定的差別。 有時, 幼兒會把希望得到的東西當成已經得到的。 這是由於孩子的心理活動和思維發展尚不完善, 因而產生了“幻想”, 或有的孩子說謊是想滿足某種需要, 常常無意識或不自覺地說謊, 這與品德行為無關。 這是寶寶因物質欲望和精神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用謊言加以填補的情況,
糾正孩子說謊的壞習慣
父母應當具備分析和判斷幼兒說謊現象的能力, 對於幼兒是否在說謊, 首先要認真分析當時的背景, 如幼兒年齡的一貫表現能力水準、說話動機等;其次要分析幼兒談吐表情、話語內容與實際是否相互矛盾等。 這樣才有利於進一步採取相應的教育措施。
1.要善於發現孩子說謊的壞習慣
孩子最初說謊時, 無論出於什麼動機, 總是比較緊張的, 怕被家長知道而遭到訓斥, 但也總抱有一種僥倖心理, 以為家長不一定在意他的話, 肯定會相信他的。 最初幾次說謊, 如果沒有被家長識破而遭到批評,他就會暗自得意,以後說謊的次數會更多;如果被家長識破而受到批評,也就不輕易再說謊了。因此,家長應及早發現孩子的說謊行為,及時教育。要瞭解寶寶願意做什麼,能做什麼,希望得到什麼,瞭解他的心理與能力,然後教他去做事情。在做的過程中,你要幫助他去發現問題,克服困難,使事情做得成功而得到獎勵。消除寶寶說謊的動機,其實,只要家長注意觀察,多和孩子交談,發現孩子說謊是不難的。
2. 要增強孩子的自我意識
説明和啟發孩子重新認識自己的所作所為,以及哪些地方誇大或歪曲了事實的真相。當孩子講述真實情況時,要對他們坦誠的態度予以贊同和肯定。引導他們自己認識說謊是可恥的。
3. 加強孩子的是非觀念
使寶寶初步懂得一些正確與不正確的事情,注意一定要用寶寶能理解的方式教他分辨,並用行為來表明家長的態度,對正確的事情要給予鼓勵,對不正確的事情要制止或轉移注意力,千萬不能簡單粗暴,以免對不正確的事起到強化作用。
4. 對孩子說謊既要批評又要寬容
家長發現孩子說謊後,重要的是要及時教育孩子,説明他認識說謊的危害性。家長應告訴孩子,說謊得到的只是自欺欺人的短暫快樂,而失去的卻是大多數人的信任,而誠實是美德,是高尚的品質,同時誠實也會減輕對過失的懲罰程度。說謊或許能一時蒙混過關,但遲早會被他人發現實情,從而遭到人們的斥責和嚴厲的懲罰。對學齡前的孩子,可用“狼來了”之類傳統故事教育引導他做一個誠實的孩子。在孩子承認說謊不對,表示今後改正後,家長應當表示歡迎,表示深信他會改正,成為一個大家歡迎的誠實的人。也應使孩子敢於承擔錯誤,不敢承擔錯誤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一定要杜絕責罰、打罵和歧視。這樣,孩子受到鼓舞才會徹底改掉說謊的毛病,逐步養成誠實的好習慣。有的家長在孩子承認錯誤後,還採取打罵的方式來懲罰,甚至要孩子寫出檢討保證書貼在牆上。這種做法嚴重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會適得其反。
5. 父母要為孩子做好榜樣
要言傳身教地教育孩子,認識到任何形式的不誠實都是不道德的。如果是家長的原因造成說謊,家長應仔細檢討自己,進行自我批評。讓孩子深深記住,說謊是不光彩的。家庭氣氛應該民主,使得孩子對父母既尊重又相信,不因害怕父母而編造謊話。父母應為寶寶樹立好的榜樣,做誠實的事,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謊,因為他會把你的一言一行印到腦海中。
6. 培養孩子誠實的美德
說謊就是不誠實的表現,糾正孩子說謊的壞習慣,關鍵是培養孩子真誠待人、老實處事的好品德。待人誠實,才能博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在與他人交往中結下友誼,成為真正的朋友。處事老實,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辦法,才能在不斷的實踐中真正做成幾件事,從而取得成績和成功。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是教孩子學會做人。學做人,首先要從培養孩子誠實開始。待人誠實,處事老實不但是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德,也是糾正說謊等不良行為的根本途徑。
在成人的人際交往中也不時會有謊言——不守信用、不履行合同;遲到、早退不守時;誇誇其談、不著邊際;阿諛奉承、故意說出違心的話等,這是社會的現實,又或許是人際關係中的“包裝自我”。所以大人應該給我們的下一代樹立榜樣,在待人處事時要有自己的科學原則和做人準則。
如果沒有被家長識破而遭到批評,他就會暗自得意,以後說謊的次數會更多;如果被家長識破而受到批評,也就不輕易再說謊了。因此,家長應及早發現孩子的說謊行為,及時教育。要瞭解寶寶願意做什麼,能做什麼,希望得到什麼,瞭解他的心理與能力,然後教他去做事情。在做的過程中,你要幫助他去發現問題,克服困難,使事情做得成功而得到獎勵。消除寶寶說謊的動機,其實,只要家長注意觀察,多和孩子交談,發現孩子說謊是不難的。2. 要增強孩子的自我意識
説明和啟發孩子重新認識自己的所作所為,以及哪些地方誇大或歪曲了事實的真相。當孩子講述真實情況時,要對他們坦誠的態度予以贊同和肯定。引導他們自己認識說謊是可恥的。
3. 加強孩子的是非觀念
使寶寶初步懂得一些正確與不正確的事情,注意一定要用寶寶能理解的方式教他分辨,並用行為來表明家長的態度,對正確的事情要給予鼓勵,對不正確的事情要制止或轉移注意力,千萬不能簡單粗暴,以免對不正確的事起到強化作用。
4. 對孩子說謊既要批評又要寬容
家長發現孩子說謊後,重要的是要及時教育孩子,説明他認識說謊的危害性。家長應告訴孩子,說謊得到的只是自欺欺人的短暫快樂,而失去的卻是大多數人的信任,而誠實是美德,是高尚的品質,同時誠實也會減輕對過失的懲罰程度。說謊或許能一時蒙混過關,但遲早會被他人發現實情,從而遭到人們的斥責和嚴厲的懲罰。對學齡前的孩子,可用“狼來了”之類傳統故事教育引導他做一個誠實的孩子。在孩子承認說謊不對,表示今後改正後,家長應當表示歡迎,表示深信他會改正,成為一個大家歡迎的誠實的人。也應使孩子敢於承擔錯誤,不敢承擔錯誤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一定要杜絕責罰、打罵和歧視。這樣,孩子受到鼓舞才會徹底改掉說謊的毛病,逐步養成誠實的好習慣。有的家長在孩子承認錯誤後,還採取打罵的方式來懲罰,甚至要孩子寫出檢討保證書貼在牆上。這種做法嚴重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會適得其反。
5. 父母要為孩子做好榜樣
要言傳身教地教育孩子,認識到任何形式的不誠實都是不道德的。如果是家長的原因造成說謊,家長應仔細檢討自己,進行自我批評。讓孩子深深記住,說謊是不光彩的。家庭氣氛應該民主,使得孩子對父母既尊重又相信,不因害怕父母而編造謊話。父母應為寶寶樹立好的榜樣,做誠實的事,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謊,因為他會把你的一言一行印到腦海中。
6. 培養孩子誠實的美德
說謊就是不誠實的表現,糾正孩子說謊的壞習慣,關鍵是培養孩子真誠待人、老實處事的好品德。待人誠實,才能博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在與他人交往中結下友誼,成為真正的朋友。處事老實,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辦法,才能在不斷的實踐中真正做成幾件事,從而取得成績和成功。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是教孩子學會做人。學做人,首先要從培養孩子誠實開始。待人誠實,處事老實不但是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德,也是糾正說謊等不良行為的根本途徑。
在成人的人際交往中也不時會有謊言——不守信用、不履行合同;遲到、早退不守時;誇誇其談、不著邊際;阿諛奉承、故意說出違心的話等,這是社會的現實,又或許是人際關係中的“包裝自我”。所以大人應該給我們的下一代樹立榜樣,在待人處事時要有自己的科學原則和做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