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從呱呱墜地到跌跌撞撞學步, 再到長成一個調皮的孩子, 一路走來難免會有磕碰。 嬰兒如果因為意外磕壞腦袋很容易引起嬰兒外傷性腦癱。 那麼嬰兒外傷性腦癱的預防方法都有哪些呢, 家長在孩子受傷後要注意什麼呢?
嬰兒外傷性腦癱預防
由於幼兒蹣跚學步, 有的家長難免照顧不周會使孩子孩子跌倒可碰到頭部, 造成腦外傷, 嚴重者會引起腦癱, 甚至死亡。 不少家長對腦外傷的認識參差不齊, 很影響孩子受傷後在第一時間就診。 嬰兒頭部摔傷後比成人更容易出現頭痛、嘔吐、抽搐、昏迷等情況。
兒童腦外傷後, 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 簡單瞭解孩子是何時受傷、如何摔倒、頭部的什麼位置著地、身體其他位置有沒有受傷。 讓孩子不要繼續活動, 保持休息並注意觀察。 一旦兒童出現意識喪失、無法正常走路、抽搐、頻繁嘔吐、頭痛、眩暈等;嬰幼兒由於不能言語, 出現哭鬧不止, 煩躁不安, 四肢無力, 尿床等,
兒童入院就診後若行CT及其它相關檢查大致正常的話, 醫生往往建議其回家觀察, 家長也不可掉以輕心, 仍需要仔細觀察兩三天, 以防遲發的顱內出血或其它各種併發症, 在這幾天內家長應禁止其劇烈運動, 特別留意兒童的意識狀態, 夜間應睡在兒童旁邊並叫醒幾次, 以便知道其是否有昏迷情況, 另外還要觀察其瞳孔是否大小一致。
專家指出嬰幼兒摔跤最怕摔到後腦勺, 因為嬰幼兒的頭顱骨與成年人不一樣, 相對來說, 他們的頭顱骨比較薄, 富有彈性, 含膠質多, 容易變形, 摔到後腦勺容易造成小腦出血, 造成嘔吐甚至有生命危險。
可能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從床上掉下來的情況。
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有父母艱辛的付出, 在嬰兒外傷性腦癱預防中, 家長要防治嬰兒受到碰撞、跌傷、外力撞擊等不利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