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頸椎病可引起高血壓是真的嗎

高血壓是一種臨床常見病, 初起時大多數患者症狀不明顯, 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出現系列症狀, 如頭痛、頭暈、心悸、視力模糊、後頸枕部麻脹或疼痛、失眠或記憶力減退、耳鳴等。 一般經正規使用藥物就可降低血壓, 改善症狀。 但臨床中常發現部分高血壓患者血壓較高, 應用降壓藥物後不能收到理想效果, 且往往伴有頸部不適、心率增快、面色潮紅、頭痛、出汗多等交感神經興奮的症狀。 對於此類患者, 應多考慮其血壓增高是否是由頸椎病引起。

頸椎病可致高血壓

近年來, 們越來越喜歡長時間上網、長時間看電視或臥位元看電視、枕高枕或軟枕、長時間低頭作業等,

很容易使人體中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的脊髓節段頸椎因承受負荷過大而勞損, 甚至發生退變以致影響到鄰近組織, 並可因自主神經和血管受累、體液因數的變化等導致血壓升高, 從而出現一系列高血壓的症狀。 此類患者因其病因主要在於頸椎, 故而用降壓藥物治療並不理想。 X線檢查常見其頸椎曲度變直甚或反曲, 椎體增生, 鉤椎關節左右不對稱, 項韌帶鈣化, 或有寰樞關節脫位或半脫位。

頸椎病引起血壓升高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頸椎病時頸椎小關節錯位或增生的骨贅可直接壓迫並刺激椎動脈、交感神經、頸交感神經節、頸神經根,

激惹神經, 造成神經興奮性增高, 通過交感引起血壓升高;頸椎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等, 造成椎動脈受壓或神經反射導致椎動脈痙攣, 從而導致血液運行不暢, 表現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反射性地使血管運動中樞興奮性增高, 引起血壓升高;神經體液調節失常。 由於頸部肌肉痙攣僵硬, 使頸部血管神經等軟組織受到牽引或擠壓, 造成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和血管痙攣, 繼發性造成神經體液改變, 刺激血管運動中樞興奮性增強, 最後導致血壓升高。

治頸椎病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避免持續性低頭工作, 長期伏案工作而未患頸椎病者, 應加強頸部肌肉鍛煉。 低頭工作中應定時站立位活動頸部, 如仰頭、柔和轉動頸部等, 以利於頸部關節、韌帶、肌肉的受力平衡和改善腦部的血氧供應。

一般持續低頭工作不宜超過1.5小時, 轉頭動作不宜過快、過猛。 頸椎病患者不宜做此動作。

睡覺時不枕高枕、硬枕, 選用軟硬適宜的枕頭, 枕頭高度以個人拳頭豎起的高度為准。 儘量將枕頭置於頸部而不是頭枕部, 使頸部肌肉充分休息, 且睡姿以左右交替的臥位為主, 不側歪休息, 看電視時不長時間將軀體靠在沙發上。

已有頸部不適的患者, 在未經過頸部專業檢查及治療前, 頸部不宜大幅度活動, 以免加重頸椎病變。 可俯臥位於床上, 用雙手托起下頜, 使頭頸部的全部重力均落在雙手上, 雙肘支撐, 將下頜向前推起, 使頭後仰, 繼而落下, 再重複此動作, 此動作可有限地拉開頸部關節間隙,

使頸椎間盤受壓得到緩解, 此時頸部肌肉、韌帶都呈放鬆狀態, 活動頸部能改善肌肉、韌帶, 緩解頸部不適。 已確診為頸椎病的患者, 應儘早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