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中藥在調理身體方法還是非常不錯的, 只要堅持服用一段時間, 就會發現身體本來有的問題都能夠得到緩解, 甚至治癒好。 但是一些人, 常常會抱怨, 中藥太苦了, 壓根沒辦法下嚥, 這該怎麼辦呢?小編給大家介紹幾種良藥不苦口的方法吧。
雖然服用中藥對身體好, 但是很多人都是不運用喝中藥了, 因為太苦了, 那麼中藥很苦怎麼辦, 我們怎樣才能夠緩解中藥的苦味呢, 能不能在裡面加一些糖呢?
中藥很苦怎麼辦
1、掌握服藥時間
首先我們要注意服藥的時間, 一般掌握好服藥的時間可以減少苦味,
2、掌握藥液溫度
我們還需要掌握好藥液的溫度, 一般溫度在15℃-37℃會減少苦味, 中藥的服用講究“寒者熱之, 熱者寒之”。 但苦味中藥的服用可不拘泥此道。 有關專家研究證實, 舌頭對37℃以上的溫度更為敏感。
所以, 太苦的中藥我們把溫度控制在15℃至37℃, 這樣的話, 不僅不會燙到自己, 而且還能夠糾正苦味艱澀。
3、掌握喝藥部位
在喝中藥的時候, 我們要注意迅速的將藥送至舌根, 這樣就可以減少苦味, 研究表明, 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 以舌尖最為突出。 因此, 藥液入口後, 最好迅速含貯於舌根部,
4、掌握服藥速度
我們要注意迅速的喝藥, 因為藥液在口中存留的時間越長, 那麼味道就會越苦, 因此, 苦味中藥的服用力求乾淨俐落, 轉瞬即逝。
5、服藥後喝適量溫水
在服用藥物之後, 我們可以適當的喝一些溫水, 可以緩解苦味, 還可以促進吸收, 專家告訴你, 這樣既有利於胃腸道對藥液吸收, 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液的苦味。
6、添加調味品
在藥液當中可以加入一些能夠緩解苦味的食物, 這樣可以幫助緩解, 在苦味藥液中加入蜂蜜、蔗糖等, 但對黃連、膽草之類, 儘量少用或不用調味品, 因此, 此法使用前, 最好徵詢醫生的意見。
為什麼喝中藥不能隨便加糖
我們在服用中藥的時候, 儘量做到不要隨便放糖, 這樣可能會影響到一些中藥的藥效。
大多數人習慣在中藥湯劑裡放點糖, 使得服用時口感好一些。 其實, 去苦味隨意加糖不可取。 從中醫觀點來看, 糖也是一味藥。 此外, 加糖還可影響某些藥物有效成分的發揮和吸收。 例如, 紅糖中含有鐵和鈣等成分, 容易與中藥的一些成分發生相互作用而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在許多退熱中藥中加糖, 可能減弱其清熱效果。
碗底的藥渣是喝掉還是倒掉
在藥液喝完之後, 裡面含存有藥渣, 藥渣最好要倒掉, 藥汁喝完了, 碗底還有藥渣, 有些人怕浪費, 就連藥渣一起吞下肚子。 其實, 碗底藥渣最好倒掉。 這是因為, 一般情況下, 中藥是不用洗乾淨才煲的。
煎制中藥能用鐵鍋嗎
熬制中藥我們一般會選擇砂鍋或者藥罐, 這樣可以更加健康, 而鐵鍋可能會和藥物反應, 現代家庭中大多使用鐵鍋、不銹鋼鍋或者不粘鍋, 最好不要使用它們來煎制重要, 而應該選擇陶土的煎藥罐或者砂鍋。 由於煎藥是個時間較長的過程, 使用金屬製品很容易使某些藥物成分和器具發生反應, 產生或者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等。
現在中醫治療越來越被人們熟知和瞭解, 也越來越受歡迎, 中醫可以幫助調理我們的身體, 能夠讓身體更加的健康, 並且藥物的副作用也比西藥小很多, 服用很安全, 但是也希望各位都可以正確的服用中藥,
吃中藥的六大禁忌
為了保障中藥的療效使其更好的發揮其治療作用, 服用中藥時是需要對一些食物忌口的, 通常應該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吃中藥的禁忌一、辛辣類
此類食物多辛熱, 有通陽健胃之功效, 若過多食用則易生痰動火, 散氣耗血, 故該類飲食僅適合於寒證疾病者, 而不適於陰虛陽亢之體及血證、溫病、痔瘺、癰癤患者等。 此類食物包括蔥、蒜、韭菜、生薑、酒、辣椒等。 如辣椒屬熱性, 若有發熱、便秘、尿短赤、口乾渴、唇燥、咽喉腫痛、鼻衄、舌質紅等熱象者食用, 必然會加重“上火”症狀, 從而抵消清熱涼血及滋陰藥物的功效, 故熱證病人就診中醫不可同食辣椒。
吃中藥的禁忌二、魚腥類
此類食物多為鹹寒而腥之品,且含有異性蛋白,易引起過敏反應,多食易傷脾胃並誘發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更不可食之。此類食物有黃魚、鯉魚、帶魚、蚌肉、蝦、螃蟹等,而鯉魚、沙丁魚、鯰魚、黃魚、螃蟹、黃泥螺最易引起過敏。魚腥類食物亦屬發物。
吃中藥的禁忌三、發物類
此類食物均為動風生痰助火之品,由於疾病對食物選擇程度的大小不同,其“發”亦有異。此類食物有蘑菇、香蕈、筍、芥菜、南瓜、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等。如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患者當禁吃公雞肉、豬頭肉;疔、癤、瘡、癰等皮膚疾患者,當禁吃香蕈、蘑菇、筍、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否則會加速紅腫、生膿;有腸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會產生較多的酸,對胃腸有刺激。鑒此,“發”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有促進疾病惡化之意。
吃中藥的禁忌四、生冷類
此類食物性多寒涼,主要作用為清熱解渴,故適合熱證疾病。但卻易影響胃腸功能,因此虛寒體質者及胃腸病患者,當禁忌。如白蘿蔔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氣之功效,若體質虛寒及胃腸病患者食之,豈不寒上加寒,胃腸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時服用人參和其它滋補藥時,由於藥性相惡,可降低或消除補藥之效力,故蘿蔔與人參不宜同服。
吃中藥的禁忌五、油膩類
此類食物包括動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膩有損脾胃健運,故凡外感疾病、黃疸、泄瀉者當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質硬、燥熱,不易消化,胃腸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吃中藥的禁忌六、酸澀類
酸過多則對腸胃有刺激,故胃酸過多、胃腸潰瘍患者禁食。澀者,大多含鞣質。如茶葉含有鞣質,而濃茶含量更高,與中草藥同服時,可與中草藥中某些蛋白質、生物鹼、重金屬鹽結合產生沉澱,這就會影響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時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也有影響。因此,在服用中草藥時,一般不宜與濃茶同服。
結語:小編覺得服用中藥治病調理身體的效果比西藥好,而且副作用相對小一些,雖然中藥苦,但是只要我們掌握好方法,還是能夠緩解這樣苦味的哦。上文,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了六種去苦味的方法,大家可以試試看。
此類食物多為鹹寒而腥之品,且含有異性蛋白,易引起過敏反應,多食易傷脾胃並誘發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更不可食之。此類食物有黃魚、鯉魚、帶魚、蚌肉、蝦、螃蟹等,而鯉魚、沙丁魚、鯰魚、黃魚、螃蟹、黃泥螺最易引起過敏。魚腥類食物亦屬發物。
吃中藥的禁忌三、發物類
此類食物均為動風生痰助火之品,由於疾病對食物選擇程度的大小不同,其“發”亦有異。此類食物有蘑菇、香蕈、筍、芥菜、南瓜、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等。如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患者當禁吃公雞肉、豬頭肉;疔、癤、瘡、癰等皮膚疾患者,當禁吃香蕈、蘑菇、筍、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否則會加速紅腫、生膿;有腸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會產生較多的酸,對胃腸有刺激。鑒此,“發”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有促進疾病惡化之意。
吃中藥的禁忌四、生冷類
此類食物性多寒涼,主要作用為清熱解渴,故適合熱證疾病。但卻易影響胃腸功能,因此虛寒體質者及胃腸病患者,當禁忌。如白蘿蔔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氣之功效,若體質虛寒及胃腸病患者食之,豈不寒上加寒,胃腸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時服用人參和其它滋補藥時,由於藥性相惡,可降低或消除補藥之效力,故蘿蔔與人參不宜同服。
吃中藥的禁忌五、油膩類
此類食物包括動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膩有損脾胃健運,故凡外感疾病、黃疸、泄瀉者當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質硬、燥熱,不易消化,胃腸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吃中藥的禁忌六、酸澀類
酸過多則對腸胃有刺激,故胃酸過多、胃腸潰瘍患者禁食。澀者,大多含鞣質。如茶葉含有鞣質,而濃茶含量更高,與中草藥同服時,可與中草藥中某些蛋白質、生物鹼、重金屬鹽結合產生沉澱,這就會影響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時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也有影響。因此,在服用中草藥時,一般不宜與濃茶同服。
結語:小編覺得服用中藥治病調理身體的效果比西藥好,而且副作用相對小一些,雖然中藥苦,但是只要我們掌握好方法,還是能夠緩解這樣苦味的哦。上文,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了六種去苦味的方法,大家可以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