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 是胎兒在母體內由母親供給胎兒營養和胎兒排泄廢物的通道。 胎兒出生後, 醫務人員會將臍帶結紮, 切斷。 斷臍後, 臍帶殘端逐漸乾枯變細, 而成為黑色。 一般在寶寶出生後後3-7天臍帶脫落, 臍帶脫落前傷口很容易感染而發生臍炎。 臍炎是指臍殘端被細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那麼, 新生兒臍炎的病因有哪些?
細菌感染(60%):
在斷臍時, 或斷臍後, 多由斷臍時或生後處理不當而引起。 消毒處理不嚴, 護理不當就很容易造成細菌污染, 引起臍部發炎。 常見的病原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大腸桿菌, 其次為溶血性鏈球菌,
其他(10%):
異物刺激造成的影響, 導致臍炎的可能性。 臍帶脫落後, 傷口延遲不愈, 潮濕滲液, 為受感染的最初症狀, 繼之臍圍皮膚紅腫, 波及皮下。 殘端有膿性分泌物, 膿汁惡臭, 還可見腹壁水腫、發亮, 形成蜂窩組織炎及皮下壞疽。 慢性炎症常形成臍肉芽腫, 而妨礙臍創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