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今年43歲, 患高血壓十多年, 四個月前勞累後出現胸悶憋氣, 噁心, 晚上睡覺不能平臥, 查血BUN20.3mmol/L, Cr642μmol/L,尿Rt:BLD3+,BP200/110mmHg。 診斷為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期), 經過治療, 效果並不明顯。 兩天前查血BUN35mmol/L, Cr970μmol/L, 經過一次血液透析治療後, 出現噁心, 嘔吐, 納差, 畏寒乏力, 胸悶憋氣, 腰膝酸軟, 大便溏, 一動就喘粗氣, 夜間尿多, 頭暈。 入院檢查:舌淡紅邊有齒痕, 脈沉細, 血Hb96g/L, 血BUN35mmol/L, Cr970μmol/L。 腎圖示:雙腎功能嚴重受損。
西醫診斷: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期)
中醫診斷:關格
經過診斷選用陰陽雙補治療方
患者既往幹陰不足, 肝陽偏亢, 病久及腎, 導致腎陰虧虛, 陰損及陽, 腎陽虛衰,
開方藥:熟地、巴戟天、山萸肉、茵陳、肉蓯蓉、炙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麥冬、丹參、砂仁、甘草。 水煎服, 每次180毫升, 每日2次, 一日一劑。
複診症狀好轉, 根據病情選用活血化瘀, 利濕降濁方治療
李先生服用五周後, 症狀明顯改善。 複診時, 查血BUN25mmol/L, Cr497μmol/L, BP150/95mmHg。 症狀大都好轉, 但結合舌象考慮有“久病入絡”之象, 在原配方加大黃、當歸、川芎。 以活血化瘀, 利濕降濁。
三診時以補腎固本方治療
李先生繼續服用六周後,
四診以滋補肝腎以充化源治療
李先生用藥兩個月, 乏力腰痛胸悶憋氣較前減輕, 查血BUN13.2mmol/L, Cr202μmol/L, BP130/80mmHg。 用藥後, 腎功能明顯改善, 以原方加女貞子、旱蓮草, 滋補肝腎以充化源。
五診時, 腎功能恢復正常
李先生用藥兩年, 現無明顯不適主訴, 大便調, 偶爾感覺到乏力, 舌淡苔薄黃, 脈細。 查血BUN7.2mmol/L, Cr122μmol/L, 腎功能已恢復正常, 以原方減砂仁、肉蓯蓉, 加黃連、肉桂、以引火歸元, 製成丸藥, 每次2丸, 每日3次, 每丸9g以鞏固療效。
李先生經過一年治療, 腎功能均控制在正常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