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小兒癲癇選擇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

癲癇是一種常見病, 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發病率僅次於腦血管病。 癲癇不是一種特異的疾病, 而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腦功能障礙綜合征。 其是大腦神經元反復過度放電引起的發作性、突然性、短暫性的大腦功能障礙。 癲癇在嬰幼兒期高發, 在兒童期和青春期發病率逐漸下降, 到55歲又呈上升趨勢。 約50%的癲癇病例起源于兒童。

癲癇的病因分為特發性、症狀性和隱源性三類。 特發性癲癇除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外, 沒有其他可尋的病因;症狀性癲癇具有已知或可疑的中樞神經系統病變;隱源性癲癇被推測為症狀性,

但目前的認識水準尚未發現病因。 構成癲癇發作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 即遺傳傾向、腦內病變、誘發因素和年齡因素。 小兒癲癇的獲得性病因很多, 可以發生在產前、圍產期及產後, 例如腦缺氧、腦損傷、代謝和內分泌紊亂、中毒等。 患兒一旦出現癲癇, 就應當到醫院就診, 行頭顱CT、MRI掃描以排除顱內病變;同時要行腦電圖檢查, 最好是視頻腦電檢查, 好幫助醫生明確病因診斷。

一、藥物是主要治療手段

1.絕大多數癲癇發作可通過藥物和外科治療得到控制。 癲癇的主要治療手段為藥物治療, 此外還有手術治療、生酮飲食和迷走神經刺激術等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2.藥物治療癲癇的首要目標是控制發作, 包括減少發作次數和減輕發作程度。

在控制發作的同時, 還應注意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對癲癇患者, 尤其是難治性癲癇患者治療的目標應定位在控制發作和減少不良反應, 尤其是在運動功能改善及提高生活品質上找到最佳點。

3.一般癲癇診斷成立即應開始抗癲癇藥物治療, 具體病人的治療應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抗癲癇藥物主要有丙戊酸鈉、卡馬西平、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拉莫三嗪、奧凱西平、妥泰、開浦蘭等。

4.治療前, 癲癇發作類型的判斷很重要。 這是臨床醫生選擇抗癲癇藥物的最主要依據。 因此, 家長應該對孩子發作時的表現進行仔細觀察, 並描述給醫生聽。 有條件者可以拍攝發作時的錄影, 以利於醫生診斷和藥物選擇。

二、藥物治療週期三五年

1.開始治療時選用單藥, 對60%~70%的患者有效。 因此, 對於初診的癲癇患者提倡使用單一藥物治療, 反對濫用多種藥物聯合治療。 對於需要聯合用藥的病人, 應注意藥物間的相互作用, 儘量減少不良反應。 大部分抗癲癇藥的不良反應在用藥早期出現, 初始階段逐漸加量可明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2.抗癲癇藥物的治療週期較長, 通常需要3~5年的時間。 一旦確立診斷並開始治療, 應堅持長期規則服藥, 定期到專科醫生處隨訪, 直到減量、停藥。 服藥前, 病兒家長應詳細瞭解藥物治療的必要性、療程、可能的副作用及服藥時的一些注意事項, 以保證患兒服藥的依從性。

3.癲癇患兒的飲食一般與正常孩子無異,

但要注意不要進食含有咖啡因成分的飲品, 如咖啡、茶、可樂等, 少吃巧克力。 此外, 對於癲癇患兒, 電子遊戲、部分動畫片也可能誘發癲癇發作, 應儘量避免。

三、藥物不能控制應手術

1.如果癲癇發作無法用內科方法控制, 應行外科手術治療。 由於幼兒癲癇的發作頻率高, 每天常在10~100次, 所以很快就會用遍所有能控制嚴重兒童癲癇的藥物。

2.對於頑固性癲癇的評定建立于患者對藥物不良反應耐受的基礎上, 當治療藥物濃度已給患者帶來嚴重的不良反應時, 應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癲癇無最小年齡限制。 一些發達國家對於嬰幼兒難治性癲癇治療強調早期手術, 藥物治療1~2個月無效可考慮手術治療。 近年來, 我院形成了小兒癲癇的多學科診治團隊,

包括小兒神經內科、小兒神經外科、影像學及腦電圖, 開展了小兒癲癇外科治療, 獲得較好療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