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紅皮病型銀屑病中醫診斷?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科疾病,
生活中不管患者患上了什麼類型的牛皮癬都不好治,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
為了能夠儘快的治好此病,
我們需要好好的瞭解下紅皮病型銀屑病的原因,
那麼,
下面我們來瞭解一下兒童紅皮病型銀屑病中醫診斷。
望診
1.辨舌象
周德瑛認為銀屑病進行期,
若舌質紅赤、舌苔黃,
辨證屬熱毒內蘊、郁於血分、血熱風盛。
治療以清熱解毒、涼血息風為法。
若舌苔黃膩,
為濕熱化毒,
加土茯苓、苦參除濕解毒。
若舌紅少苔,
為濕熱傷陰,
加玄參、麥冬、沙參清熱益陰。
若雖皮疹色鮮紅,
但舌胖嫩有齒痕,
此為脾虛之舌,
因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脾失健運,
則氣血生化無源,
氣虛則無力抗邪;熱毒久蘊郁於血分,
發於皮膚則皮疹鮮紅,
此為本虛標實之證,
治療應以清熱涼血解毒為主,
健脾益氣護胃為輔。
銀屑病反復發作,
皮疹泛發淡紅斑片,
乾燥脫屑,
瘙癢明顯。
若舌質淡苔白,
辨證屬血虛風燥、肌膚失養,
治療以養血潤膚、祛風止癢為法。
雖皮疹色淡,
若舌質紅赤,
治療上切不可僅以溫養為法。
皮疹色淡似熱象不顯,
但熱蘊於內,
首當上湧於舌,
故舌紅赤,
此乃熱毒日久、生風化燥。
血虛風燥為本、熱毒久羈為標,
治療應以養血潤膚為主,
清熱解毒為輔。
2.辨皮損
辨色澤:銀屑病的皮損以紅色斑丘疹為主。
《靈樞?五色論》日:“黃赤為熱”,
斑疹色紅應為熱,
現在多認為是血熱所致。
由於壓之褪色,
屬於局部充血而不是出血。
因此這裡所指的血熱實際上是體內血熱外壅肌表,
充斥絡脈的表現。
《素問?皮部論》又說:“絡脈盛色變”,
由於絡脈充斥程度、時間長短不同,
表面色澤也有不同表現。
初病時絡脈剛充盛,
其色鮮紅;若血熱偏盛,
其色深紅;若日久血熱壅盛不退,
絡脈阻滯,
血熱成瘀,
其色紫暗;也有陰血虛,
絡脈空疏,
其色淡白或淺紅。
此外,
也應注意皮損面積大小,
如大塊紅斑,
散佈周身,
其血熱較重;紫紅色大斑塊,
持續不退,
為瘀久不化。
辨部位:《素問?皮部論》說:“皮有分部,
脈有經紀,
凡十二經脈者,
皮之部也。
”就是說體表各部均為十二經所分屬。
若皮損泛發周身,
則與十二經脈及所屬臟腑陰陽偏頗有關。
若皮損以四肢伸側和背部較多,
提示諸陽經熱偏盛;頭為諸陽之會,
頭部皮損與六陽經熱盛有關;陽明主面,
面部皮損標誌著陽明胃經熱盛;脾主四肢,
脾與胃以膜相連,
四肢皮損多,
則說明脾胃兩經陽熱偏盛。
銀屑病皮損的發病部位沒有明顯的界線,
因此上述可作為辨證的參考。
辨鱗屑:銀屑病的鱗屑是附著于皮損上而後形成的。
原皮損大致有血熱、血虛等幾種情況,
血熱、血瘀、血虛均可以生風,
風盛化燥,
燥盛則幹,
肌膚失養,
因此鱗屑乾燥,
層出不窮。
所以,
辨鱗屑應與辨皮損結合起來,
就會辨出血熱風燥、血瘀風燥、血虛風燥等證型。
聞診:一般無特殊氣味或聲音。
問診:部分銀屑病患者初次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大部分患者病情表現為冬重夏輕,
少數為夏重冬輕,
也有患者病情與季節無明顯關係。
切診:尋常型銀屑病、關節型銀屑病多見脈弦或弦滑,
膿皰型銀屑病、紅皮病型銀屑病可見脈弦數或滑數脈等。
以上就是有關兒童紅皮病型銀屑病中醫診斷的相關介紹,
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紅皮病型牛皮癬患兒。
瞭解了牛皮癬的特點之後,
對於孩子得了牛皮癬我們也應該注意,
無論是在孩子的心理方面,
還是在孩子飲食方面,
都要下功夫進行調理治療,
才能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