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您知道引起胃癌的原因嗎?

胃癌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闡明, 但目前認為胃癌的病因是H .pylori 感染、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

病因1 .幽門螺桿菌感染 1994 年WHO 屬下的國際癌腫研究機構將H . pylori 列為引起胃癌的第1 類致癌原, 主要依據是:① 前瞻性流行病學調查顯示H . pylori 感染可增加胃癌發病危險性2 . 8 ~6 倍。 ② H . p 刃ori 感染是慢性活動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Correa 提出的胃癌發病多階段模式已被普遍接受, 因此有理由假設H . pylori 感染與胃癌發病密切相關。 ③ 1 998 年日本學者在僅用H . pylori 感染的蒙古沙鼠中誘發出胃癌, 為H . pylori 是致癌原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據。 目前認為, H . pylori 感染是人類非責門部胃癌發病的重要因素,

但僅有其感染還不足以引起胃癌, 還必須有其他因素的參與;一些毒力較強的H . pylori 菌株感染可能與胃癌發病的關係更密切。

2 .環境因素 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 從胃癌高發區國家向低發區國家的移民, 第一代仍保持胃癌高發病率, 但第二代顯著下降, 而第三代發生胃癌的危險性已接近當地居民。 由此提示環境因素與胃癌發病相關。 一些環境因素, 如水土中含過多硝酸鹽、微量元素比例失調等, 可直接或間接通過飲食途徑與胃癌相關;飲食習慣的改變可影響胃癌發生危險性。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處於低社會經濟水準, 吸煙、飲酒過度, 缺乏新鮮菜、水果, 經常食用黴變、醃制、熏烤等食物,

過多攝人食鹽, 均可增加胃癌發生的危險性。 其機制可能與引起胃粘膜損傷, 食物中含有硝酸鹽、亞硝酸鹽、苯臍花等前致癌物或致癌物, 食物中缺乏具有保護作用的抗氧化劑等因素有關。

3 .遺傳因素 在胃癌發病中遺傳因素的作用不如在結直腸癌中重要, 胃癌家族性聚集少有報導, 但胃癌的家族史仍可能是一個危險因素, 雖然這也有可能反映了家庭成員共有的環境因素。 約1 %~3 %的胃癌屬遺傳性胃癌易感綜合征, 其中Dcadherin 基因突變所致的遺傳性彌漫性胃癌是較為清楚的一種。 在青少年發生的胃癌中, 遺傳因素的作用可能更大些。 個體的白細胞介素-1p基因多態性影響H .pylori 感染後胃粘膜炎症、萎縮和胃酸分泌。 攜帶某些IL – 1p基因型的個體H . pylori 感染後胃粘膜炎症程度重、萎縮明顯、低胃酸,

從而增加了胃癌發生的危險性。

胃癌的癌前變化胃癌很少直接從正常胃粘膜上皮發生, 而大多發生於原有病理變化的基礎上, 即癌前變化。 1978 年WHO 專家會議將胃癌的癌前變化分為癌前病變和癌前狀態兩類。 癌前病變指一類易發生癌變的胃粘膜病理組織學變化, 即異型增生 ;癌前狀態指一些發生胃癌危險性明顯增加的臨床情況, 包括:① 萎縮性胃炎:由於胃內微環境改變導致內源性亞硝基化合物形成所致。 隨訪研究表明, 中、重度萎縮性胃炎的胃癌年發生危險性為0.5 %~1 %。 ② 慢性胃潰瘍:潰瘍邊緣粘膜反復損傷、修復, 增加了細胞惡變的危險性, 惡變率為1 %~3 %。 ③ 殘胃:指胃良險疾病手術後,

癌變一般在術後15~20 年以上才發生, 與胃酸減少、膽汁反流等因素有關, 殘胃癌變率Binrothn 式術後較工式術後高。 ④ 胃息肉:增生性息肉惡變率很低, 僅1 %左右;腺瘤性息肉惡變率40 %~70 % , 直徑>2cm 息肉惡變率更高。 ⑤ 胃粘膜巨大皺璧症服道的惡變率為10 %~13 %。

找專業的醫院、擁有最好的治療、讓您更早走出疾病的陰影。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