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季, 人們就特別容易出現口苦咽幹、嘴角潰爛、眼睛乾澀、鼻腔熱烘、口臭、流鼻血、不思飲食、大便幹結, 小便發黃等各種不同的病症。 專家提示, 不要小瞧這些小毛病, 這其實是人體內熱症的一種表現, 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春燥"。 這看起來雖然不是什麼大病, 卻讓人寢食難安, 而且這是體內發出的報警信號, 如不及時治療, 還會讓其他慢性疾病趁虛而入。
${FDPageBreak}
“春燥”到底是由什麼引起的呢?
很多人覺得和風多雨少、氣候乾燥有關, 但專家認為, 這主要是由身體的陰陽失調所致。
一方面, 春天草木發芽, 人體各個器官也從冬天“懶散”的狀態中蘇醒過來。
另一方面, 立春過後, 馬上就到春分。 白天時間變長, 很多人不會像冬天一樣早睡, 導致作息時間改變, 生活不規律, 引發體內燥火上升。 在工作上, 春節長假回來, 往往是很多單位最繁忙的時候, 工作壓力變大, 久坐對著電腦、熬夜加班、睡眠不足、過度勞累都會損傷身體, 加重燥火。 此外, 不少人在春天到來後, 還保持著冬天的飲食習慣, 比如愛吃辣椒、羊肉、狗肉等食物, 很容易引起內積燥火。
${FDPageBreak}
要對付“春燥”, 首先要瞭解你的身體在春燥的環境下,
${FDPageBreak}
既然是“上火”, 那麼就需要寒性的蔬菜或水果去火, 比如芹菜和梨子。 芹菜可以清熱解毒, 對肝火旺盛、皮膚粗糙的人來說很有益處, 而且它含有大量粗纖維, 可刺激腸胃蠕動。 梨子是眾所周知的降火水果, 其他如苦瓜、番茄、香蕉等, 也是春天化燥的好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