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降壓藥失靈的八大因素
是什麼原因導致那麼多患者沒能把血壓控制在正常水準呢?除了不少患者沒有按照治療方案服藥外,
還有一些主觀和客觀因素影響藥物的作用,
干擾藥效的發揮。
常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應該在抗高血壓治療中加以糾正和克服。
因素1:病情複雜有些患者可能由於某些原因, 屬尚未被診斷出來的繼發性高血壓, 或高血壓長期未能控制, 出現併發症和合併症, 多種病症同存。 如此, 選用的藥物和劑量難免受到許多限制, 影響治療的效果。
因素2:藥物干擾高血壓患者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
因素3:攝鹽過多平時飲食不注意限制鹽的攝入, 使體內血容量增多, 加重血管的負擔, 也會減低降壓藥物的作用, 尤其是正在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福辛普利、貝那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的高血壓患者, 影響更為明顯。
因素4:年齡差異不同年齡的人對藥物的反應會有一定的差異, 主要表現在對藥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
因素5:吸煙酗酒吸煙喝酒對血壓的影響極其明顯。 若連續吸煙, 其升壓效應遠遠超過藥物所起的降壓作用。 而如果一日三餐與酒為伴, 酒精的作用會加重血管硬化, 降低血管的彈性, 降低藥物的作用。
因素6:食物干擾有些藥物進食後服用會影響藥物吸收, 延遲藥物發揮作用的時間, 甚至還會減低藥物的效能。 所以, 像抗高血壓的培哚普利、卡托普利等藥物就要求空腹服用(卡托普利空腹時服用, 人體能吸收60%~70%, 飯後服用僅吸收30%~40%)。
因素7:功能減退人體的臟器功能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改變, 它們的改變也會影響到藥物療效,
因素8:用藥不當目前降壓藥有6大類, 但這些降壓藥並不是對每一個患者都能產生顯著的降壓作用, 即使對一些人有用, 他們之間用藥的劑量也有大小之分。 須知, 合理用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掌握正確的劑量更要靠臨床經驗。 這些問題不加以注意都會影響藥物療效。 所以, 一定要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用藥。
降壓藥服用時間有技巧
高血壓病患者服藥的時間應參照血壓波動的規律和降壓藥物作用的時間。 正常人的血壓一天之內通常在一定的範圍內波動,
口服降壓藥的作用通常在服藥後0。 5-1小時出現, 2-3小時達到最高峰。 長效藥物療效的持續時間可達20-30小時, 中效藥物約8-10小時, 短效藥物約2-5小時。 因此高血壓病患者需在晝夜兩個血壓高峰前1-2小時服用降壓藥, 這樣利於藥物有效地發揮療效。
高血壓病患者每天最晚一次服用降壓藥應在睡前3小時。 因為大多數人血壓24小時中的最低點是半夜1:00-2:00。 多數高血壓病患者睡前服用降壓藥, 容易因血壓波動和藥物的雙層作用, 造成血壓偏低, 使心、腦、腎等的器官供血不足,
而且利尿降壓藥(例如壽比山)也應早晨服用, 以免患者夜間起床排尿影響休息。 但是少數降壓藥(如呱唑嗪、特拉唑嗪、甲磺酸多沙唑嗪等)首次口服或增加劑量時, 宜在睡前服用, 以避免出現藥物的首劑現象。
除了因高血壓危象必須及時靜脈給藥或舌下含服降血壓藥外, 服用降壓藥物的最佳時間是:
1、每天需服用一次的長效降壓藥(例如苯磺酸氨氯地平、複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適合早上6:00-7:00服用。
2、每天需服二次的中效降壓藥(例如硝苯地平緩釋片、酒石酸美托洛爾)適合早上6:00-7:00和下午16:00-17:00服用。
3、每天需服三次的短效降壓藥(例如卡托普利、複方降壓片)適合早上6:00、中午12:30和傍晚19:00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