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容易得哪些眼科疾病
糖尿病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人們身心健康, 僅次於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三類疾病。 糖尿病常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性腎臟病變、神經病變、眼部病變等併發症。
人的眼部由於解剖結構的特點, 易受體液理化性質異常的影響, 成為糖尿病併發症的“重災區”。 不僅是發病率最高的部位, 而且引起併發症的種類也較多, 輕者引起視力下降, 重者可致失明。 得的是內分泌疾病為什麼要看眼科?糖尿病與眼病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調查顯示, 糖尿病病程在5至10年以上的患者發生眼底病變的約占50%以上。
中招率top1: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常見、最嚴重的一種糖尿病眼部併發症。 有資料表明, 約63.4%的糖尿病患者併發此病, 其失明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 是導致視力下降和致盲的主要原因。
多數糖尿病患者在視力正常時即已發生視網膜病變, 在臨床常常遇到因體檢查眼底, 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診斷糖尿病的患者。 因此對於已診斷糖尿病的患者均應常規行眼底檢查, 並要求患者無特殊症狀亦應至少每年複查一次眼底。 懷疑或已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的患者需作眼底螢光造影,
視網膜是全身微血管的一個視窗。 視網膜血管病變代表了全身微血管病變的發展程度, 因此, 在糖尿病初期如何控制其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發展, 其意義不僅在於防止失明, 對延長患者生命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招率top2:青光眼
有資料表明, 糖尿病患者的青光眼發生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3倍。
糖尿病可引起眼房水外流不暢, 眼壓升高, 導致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糖尿病患者血液迴圈障礙可導致眼部血流減少, 引起青光眼性視神經損傷而發生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在高血糖狀態下, 眼晶體發生腫脹, 導致眼壓升高引起繼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最嚴重的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早期發現青光眼並進行治療, 會導致患者的眼睛失明。 有些患者甚至在失明後由於無法控制眼壓, 為減輕痛苦, 而不得不摘除壞眼。 可見, 糖尿病性青光眼的危害很大。
中招率top3:白內障
眼的晶體是無血管、富於彈性的透明體。 晶體位於虹膜及瞳孔的後面, 晶體的作用是將進入眼睛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 研究發現, 長期的高血糖, 使晶體中的葡萄糖含量也增加, 使晶體形成纖維腫脹和變性, 最後產生渾濁, 形成白內障, 嚴重的會引起失明。
糖尿病性白內障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發生在年齡較大的患者,
中招率top4:屈光不正
許多患者最早的眼部自覺症狀多為屈光狀態的改變。 患者可突然發生近視, 或原有老視症狀減輕, 不用戴花鏡了。 這是由於血糖增高, 房水滲入晶狀體使其變凸, 屈光度改變。 這種短期內屈光度迅速變化是糖尿病引起屈光度改變的特徵,
中招率top5:複視
有些糖尿病患者可出現眼球運動神經麻痹, 從而引起眼球運動障礙而出現複視, 常見於40歲左右的糖尿病患者。 一般在控制血糖和給予適當神經營養治療後, 1~2月或更長時間內恢復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中招率top6:其他
有時糖尿病患者可伴發急性虹膜睫狀體炎, 多見於青少年糖尿病患者。 此外, 糖尿病還可引起球結膜毛細血管擴張, 角膜知覺減退等併發症。 總之, 諸多的糖尿病眼部併發症, 幾乎包容了視覺器官的各個部位, 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控制血糖是關鍵
1、糖尿病眼部併發症的治療, 首先應控制血糖。 對於血糖突然改變形成的屈光異常性視力下降,常在血糖穩定後自行緩解;
2、如血糖控制後視力仍無恢復,應進行配鏡矯正。
3、早發現早治療。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早期發現青光眼並進行治療,會導致患者的眼睛失明。糖尿病治療專家建議,一定要做到及早地預防,在發現病情後的也要及時的治療,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的指導。
糖尿病併發白內障者應局部點滴眼藥卡他林、白內停等,至白內障成熟期應做人工晶體植入術。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慢性進行性眼病,最終多導致患者視力嚴重下降甚至失明,目前提倡早期進行鐳射視網膜全光凝以改善視網膜缺血缺氧,同時內服活血化淤類中藥以改善視網膜血液迴圈。
對於血糖突然改變形成的屈光異常性視力下降,常在血糖穩定後自行緩解;
2、如血糖控制後視力仍無恢復,應進行配鏡矯正。
3、早發現早治療。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早期發現青光眼並進行治療,會導致患者的眼睛失明。糖尿病治療專家建議,一定要做到及早地預防,在發現病情後的也要及時的治療,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的指導。
糖尿病併發白內障者應局部點滴眼藥卡他林、白內停等,至白內障成熟期應做人工晶體植入術。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慢性進行性眼病,最終多導致患者視力嚴重下降甚至失明,目前提倡早期進行鐳射視網膜全光凝以改善視網膜缺血缺氧,同時內服活血化淤類中藥以改善視網膜血液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