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蒜、蒜頭、獨頭蒜、胡蒜、葫
性味:味辛, 性溫。
歸經:歸脾、胃、肺經。
入藥部位:為百合科蔥屬植植物蒜的鱗莖。
形態特徵:本品呈類球形, 直徑3~6cm。 表面被白色、淡紫色或紫紅色的膜質鱗皮。 頂端略尖, 中間有殘留花葶, 基部有多數鬚根痕。 剝去外皮, 可見獨頭或6~16個瓣狀小鱗莖, 著生於殘留花莖基周圍。 鱗莖瓣略呈卵圓形, 外皮膜質, 先端略尖, 一面弓狀隆起, 剝去皮膜, 白色, 肉質。 氣特異, 味辛辣, 具刺激性。
大蒜的用法用量用法:9~15g。
炮製:取原藥材, 除去外皮, 薄膜及鬚根, 洗淨, 曬乾。
大蒜的功效主治功效:解毒消腫, 殺蟲, 止痢。
主治:用於癰腫瘡瘍, 疥癬, 肺癆, 頓咳, 泄瀉, 痢疾。
大蒜的禁忌陰虛火旺, 肝熱目疾, 口齒、喉舌諸患及時行病後均忌服生品, 慎服熟品。
敷臍、作栓劑或灌腸均不宜於孕婦。
外用對局部有強烈的刺激性, 能引起灼熱、疼痛、發皰, 故不可過久敷。
大蒜的配伍1、治腦漏鼻淵:大蒜切片, 貼足心, 取效止。 (《摘元方》)
2、治寒瘧, 手足鼓顫, 心寒面青:獨蒜一枚, 黃丹半兩。 上藥相和, 同搗一千杵, 丸如黑豆大。 未發時以茶下二丸。 (《昔濟方》蒜丸)
3、治暑風卒倒:用大蒜三兩瓣細嚼, 溫湯送下, 禁冷水。 (《直指方》)
4、治耳聾:用大蒜一瓣, 一頭剜一坑子, 以好巴豆一粒, 去皮, 慢火炮令其熟, 入在蒜內, 以新棉裹定塞耳中。 (《景嶽全書》)
5、治腦漏鼻淵:大蒜切片, 貼足心, 取效止。 (《摘元方》)
大蒜的藥理作用1、抗菌抗病毒及抗原蟲作用;
2、對心血管的作用:降血壓;
3、降血脂與及抗粥樣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4、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
5、抗腫瘤抗突變和阻斷亞硝胺合成的作用;
6、保肝作用;
7、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提高細胞免疫作用;
8、其他作用:增加其肝糖元合成, 降低血糖水準並增高血漿胰島素水準, 有降血糖作用。 ;
9、體內過程;
10、毒性。
大蒜的相關論述1、《別錄》:“主散癰腫蠿瘡, 除風邪, 殺毒氣。 ”
2、《新修本草》:“下氣消穀, 除風破冷。 ”
3、《食療本草》:“除風殺蟲。 ”
4、《本草拾遺》:“去水惡瘴氣, 除風濕, 破冷氣, 爛痃癖, 伏邪惡, ;宣通溫補, 無以加之, ;療瘡癬。 生食, 去蛇蟲溪蠱等毒度。 ”
5、《日華子》:“健脾, 治腎氣, 止霍亂轉筋、腹痛, 除邪辟溫, 療勞瘧、冷風、痃癖癬、溫疫氣, 敷風損冷痛, 蛇蟲傷、,
6、《滇南本草》:“祛寒痰, 興陽遭, 泄精, 解水毒。 ”
枯礬 皂礬 蜂房 蛇床子 木鱉子 大風子 樟腦 莽草 雄黃 硫黃 藜蘆 蒼耳 黃礬 土荊皮 茶油 皂角刺 白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