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性戀是怎樣的一群人?

無性戀是指一些不具性傾向的人, 即不對異性或者同性表現出性傾向的一種傾向, 不過無性戀到底算不算一種性傾向學界至今未有定論。 專家將無性戀者的現象稱為“第四性”。 學術定義也許稍微難懂, 但說起“柏拉圖式戀愛”應該比較廣為人知了, 而它算是和無性戀比較接近, 但“柏拉圖”僅僅代表無性戀的一部分。 再通俗一點的假設例子就是青春期大部分情竇初開少年為吸引異性或者同性的愛慕目光會打扮得引人注目, 而無性戀者在青春期的打扮僅僅為了自己, 不為吸引他人也不會被他人所吸引。

研究無性戀的教授博蓋爾特指出, 無性戀者分為兩種, 一種是仍能感受到“性驅力”, 但力量並未強烈到對別人產生興趣, 另一種即是對同、異性完全不感興趣。 無性戀不等同於性冷淡, 無性戀者也不是因為遭受性虐待而對性產生抵觸排斥心理。 人類靠性繁衍後代, 進化到現代人更是將性吸引作為愛情開端的基礎, 總之人類的生理和心理都與性分不開, 因此平常的飲食男女, 包括許多科學研究者一直以來的注意力都放在“誰更有性吸引力”而很少考慮過“不覺得任何人有性吸引力”這個概念。

無性戀者可以婚戀, 可以有孩子, 他們同樣渴求情感上的親密。 事實上, 讓無性戀者與他人發生性關係並不會讓他們產生壓力。

無性戀者對婚戀的態度傾向尋找能夠彼此扶持、尊重、瞭解的人, 類似老夫老妻的相處模式, 他們更重視精神上的交流, 所以跟柏拉圖式戀愛某種程度上異曲同工。 由於大多數人有比較頻繁的生理需求, 無性戀者一般考慮同類作為婚戀對象。 選擇範圍的狹小增加了尋找伴侶的難度, 因此無性戀者的生活常與孤獨作伴。

無性戀儘管在被性包圍的世界中難以被理解, 但寬容並尊重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給予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