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面肌痙攣的概述

面肌痙攣(Hemifacial Spasm, HFS), 又可稱為面肌抽搐, 是一種半側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疾病。

面肌痙攣患者起病多從眼輪匝肌開始, 然後涉及半側面部, 其抽搐多呈陣發性且不規則, 程度不等, 可因疲倦、精神緊張及自主運動等加重, 尤其以講話、微笑時明顯, 嚴重時可呈痙攣狀態。 面肌痙攣好發于中老年人群, 且女性略多於男性。 病情發展不對生命構成威脅, 但嚴重影響美容, 打擊患者的自信心, 病情發展到晚期會因痙攣嚴重而影響視力。

有現代醫學證實, 大部分的面肌痙攣患者是由於顱內面神經發出部位有動脈壓迫所致,

以小腦後下動脈和小腦前下動脈為主, 有時椎動脈、基底動脈亦可能對面神經形成壓迫。 面神經發出部位的非血管占位性病變, 如肉芽腫、腫瘤和囊腫等因素亦可引起面肌痙攣的發生。 另外, 面肌痙攣也可見於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

面肌痙攣的藥物基本上無效或因副作用極大而不能耐受;注射肉毒素治療, 能夠讓面部肌肉麻痹, 從而緩解抽搐症狀, 但只能緩解1個月至6個月, 不能根治。 目前, 面肌痙攣臨床公認的治療方法是實施微血管減壓術, 其治癒率可達98%以上, 且復發率較低, 併發症相對較少。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