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湧動的商場裡、店鋪林立的大街上、學校的操場上……總能看到三兩個女孩手挽手地逛著、笑著。 即使她們有一天嫁為人婦, 手挽手的習慣也會“堅如磐石”, 一直保持下去。
面對這個現象, 不少心理學和生物學研究者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女性的生理結構和社會定位, 使得她們的角色更傾向於柔順、細膩、具有依賴性。 一個朋友曾認真地說:“如果生個閨女, 我會把她當成掌上明珠, 好好保護起來。 ”這位准爸爸的話, 讓我們幾位女聽眾都感到似曾相識, 我們何嘗不是被父母呵護著的寶貝啊?因此, 女性從小就認為總會有個“天神”保護自己。
另外, 從“心理空間距離”的角度也能解釋女人愛挽手的現象。 每個人心中都具有“警覺性”, 也就是說,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 我們都會先以自我為中心, 考慮自己是否安全、別人是否對自己構成危害、周圍環境的利弊等, 這樣不斷擴大考慮範圍, 形成一個蛋形的心理防禦空間。 當交往的圈子越大, 這個空間也就越大, 我們的警惕性便會越強。 相對而言, 男性的交際圈子往往比女人大得多, 因此, 他們的心理空間距離更大, 就決定了男性的肢體語言頂多是點點頭、握握手和拍拍肩。 而女性的交往圈子相對較小,
無論說女人依賴性強也好, 說她們戒備心少也好, 總之, 女人愛挽手並不是什麼壞事, 說不定還能融洽氣氛。 讓這個有趣的試驗來說話吧。 心理學家將同等數量的男人和女人分別送入兩個房間, 經過一段時間後, 那些男性開始變得焦躁不安, 亂發脾氣, 甚至出現了衝動性的侵犯行為。 而女性則不同, 從她們的房間中不時傳來陣陣笑語, 有些人還挽著別人的胳膊, 顯得親密無間。 由此, 心理學家說, 女性更善於用身體接觸表達情感, 從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