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不是大病, 卻困擾人至深。 疼痛、難以進食、甚至影響說話, 尤其好發於中青年。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怎樣才能治好呢?
口腔潰瘍一般發生於口腔黏膜及舌的邊緣, 多為白色潰瘍, 周圍有紅暈, 十分疼痛, 遇酸、鹹、辣的食物時, 疼痛加劇, 以致美味佳餚都不敢品嘗。 雖是口腔小疾, 卻令人痛苦不堪, 甚至坐臥不寧、寢食不安、情緒低落。 因此, 瞭解病因, 採取正確的預防和治療措施至關重要。
口腔, 口腔潰瘍的發生可能與以下三種因素有關:
第一, 消化系統疾病及功能紊亂, 如腹脹、腹瀉或便秘等情況。
第二, 內分泌變化。 有些女性每逢經期或行經前後就會出現口腔潰瘍, 用藥治療只能暫時緩解, 下月行經時依然出現。 與此同時, 常伴口幹、心煩、易怒和大便幹結等症。 這可能是與月經前的孕酮水準增高, 雌激素的水準降低有關。 有研究顯示, 對月經前發生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病人給予雌激素治療, 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而妊娠期的女性, 雌激素水準又會升高, 所以經常發作口腔潰瘍的患者, 懷孕期間症狀會得到明顯改善。
第三, 精神因素。 有的患者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睡眠狀況不佳的情況下才會發病, 這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