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慢性肝炎緩解期中醫治療

慢性肝炎活動期得以控制後, 為慢性肝炎緩解期, 臨床可見氣血陰陽的相對不足。 臨床上常以肝陰不足, 脾氣虧虛為普遍表現症見口幹脅痛乏力便溏、心悸失眠, 舌紅有裂, 邊有齒印苔白脈細等為特點。 由於HBsAg持續陽性, 並且電鏡下肝細胞由慢性遷延型病理變化轉變為慢性遷延型病理表現, 說明病情雖然緩解但並未真正靜止, 而是處幹邪退正虛, 餘毒未盡的司局面此時如正氣不復, 仍然會死灰復燃引起疾病纏綿反復。

治療應以扶正為主, 祛邪為輔。 扶正以柔肝健脾共進。 柔者, 滋其陰血, 補其肝體。

因肝藏血, 體陰而用陽。 陰血充足, 方能化氣為用, 職司疏泄之權, 故肝陰易損, 只宜充沛, 唯恐不足。 而肝病日久, 陰血耗傷, 機體陰陽失衡, 仍會導致病理變化, 亦說明了陰虛陽亢, 乃百病叢生的機理所在, 主張滋養保精血, 以維持身體明剛的相對平衡, 以杜絕疾病發生。

柔肝健脾, 清泄余邪方:當歸、白芍、枸杞子、仙靈脾、黃芪、白術、意米、香附、雞內金、白花蛇舌草。 本方以景岳調營斂肝飲;歸芪湯等為基礎化裁其中當歸入肝脾, 甘溫潤血活血, 與白芍, 枸杞共奏柔養肝陰之效, 仙靈脾益肝助陽, 與陰藥合用是取陰陽互濟之理;重用黃芪、聯合白術, 苡米, 健脾祛濕;香附巰肝理氣;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 諸藥合用具有養陰血而不滋膩健脾胃而助陽氣,

清泄餘邪之功。

臨床常見肌膚亢熱, 脅下瘀積明顯者加用炙別甲、龜板、丹參等, 失眠多夢加五味子、柏子仁酸棗仁, 茯神;納步椰草蔻仁I大便澹泄加蒼術、金櫻子、炮姜, 石榴皮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