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糖尿病人不宜喝粥

某醫院營養部早餐每週給患者供應2~3次粥, 大米粥、小米粥、玉米糝粥都開過, 患者、醫生和護士都很滿意, 沒人提意見。 但近7~8年來, 隨著快速血糖監測儀的普及, 患者查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變得方便、準確又簡單, 內分泌病房常規給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每天查5次血糖, 簡稱“5點血糖”, 即早餐前空腹時、3餐後2小時(從吃第一口飯算起)、睡前半小時。 正常值為:空腹血糖應<6.11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應<7.8mmol/L。 這一查, 門診患者、住院病人、護士長及大夫都向我們反映:只要一喝粥, 患者餐後2小時血糖就升高!

營養師經調查後發現:粥含水分多,

比米飯和饅頭容易消化吸收, 且粥熬的時間越長、越粘糊、越好喝, 升高餐後血糖就越快, 這是因為食物加工時間越長、溫度越高則血糖指數越高。 粥熬的時間長, 大米中的澱粉就部分分解成了短鏈的碳水化合物, 如糊精。 糊精比澱粉更易消化吸收, 在人體很快分解成葡萄糖, 被人體吸收後, 直接升高血糖濃度, 即升高餐後血糖。

所以近7~8年來, 我們營養部早餐給患者供應1兩主食(饅頭、苦蕎麥麵包或花卷)、1個煮雞蛋、1包牛奶, 不供應粥了。 因為牛奶血糖生成指數為27.6, 且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鈣, 口感並不比粥差, 而大米粥血糖生成指數為69.4, 比牛奶高得多。

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GI), 是食物的一種生理學參數, 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後血糖反應的一項有效指標,

高GI食物進入胃腸後, 消化快, 吸收完全, 葡萄糖迅速進入血液;低GI食物在胃腸停留時間長, 釋放緩慢, 葡萄糖進入血液後峰值低, 下降速度慢。 故早餐以低GI的牛奶、豆漿、優酪乳代替粥更科學。

當然, 患者均有個體差異, 並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喝粥都引起餐後血糖升高, 如你特別喜愛粥, 經快速血糖儀多次監測餐後2小時血糖均在正常範圍, 就可選食。 當糖尿病患者發燒、胃腸不適或有感染、手術等其他情況, 不能吃普通飯時, 也可喝些粥、面片湯、雞蛋羹或爛麵條, 但粥不要熬的時間太長、太粘, 應放溫熱了再喝, 別喝太燙的。 必要時可和主管醫生商量, 適當增加降糖藥和胰島素的劑量, 則更穩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