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藥物性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症狀

藥物性血小板減少最常見於50歲以上的人, 但也有1歲以下的幼兒發病。 不同藥物導致血小板減少的發生率有所差異, 如奎尼丁0.1%、金鹽1%-3%。

首次用藥者一般至少需要7天, 才能引起免疫反應。 先前已致敏的患者, 再次服用奎寧、奎尼丁等藥物後, 在12小時內可發生血小板減少;而用肝素的患者可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就發生血小板減少;金鹽及有機砷作用較慢, 一般患者在服用元素金10 -20周, 劑量達225mg 以後, 才會發生血小板減少。

藥物性血小板減少的前驅症狀有過敏, 表現為發熱、寒戰、嗜睡、瘙癢、蕁麻疹等。 出血症狀一般突然發生,

表現為皮膚、黏膜出血, 極少數患者甚至發生溶血-尿毒癥綜合征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患者停用相關藥物後, 出血症狀很快改善。 但金鹽引起血小板減少的人停藥後出血仍持續較長時間。

Tips:血小板減少的表現

皮膚黏膜的出血:瘀點(針尖樣的皮膚出血)、紫癜、牙齦出血、鼻衄(鼻腔出血)、月經過多、胃腸道出血和血尿都是常見的表現。 顱內出血是最嚴重的併發症, 但不常見。

深部內臟的出血、關節積血、肌肉血腫在血小板減少中少見.這種情況往往提示凝血級聯反應有缺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