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早期肺癌的診斷都是偶然的, 也就是說患者是在由於其他疾病的檢查時被發現的, 診斷可能是由於其他原因例如心臟病、肺炎或肺的其他疾病需要做影像學檢查、氣管鏡檢查、癌的細胞學檢查而發現的。
老李是去年3月由於發熱、咳嗽住進本市一家三級甲等醫院的, 胸部CT示右肺有個腫塊, 經抗炎治療後, 症狀好轉, 因此她放鬆了警惕, 未接受手術治療和進一步的隨訪。
直到去年6月, 他再度出現咳嗽、胸痛症狀, 在專家門診, 醫生果斷指出老林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術後病理證實為肺癌。 不幸中的萬幸,
腫瘤專家提出要對肺癌的高危人群進行篩查, 並已經開始使用蛋白組學的技術平臺, 尋找早期肺癌的“生物標記模式”。
蛋白質組學是現代科技前沿, 它是研究一個細胞或組織中所有蛋白質的總和, 國內外在這方面剛剛起步。 而蛋白質質譜技術能從極少量的血液標本中快速檢測到極微量的蛋白質資訊, 特別適於篩選疾病標誌物, 可在癌症的早期階段就發現其蛛絲馬跡。 在不久的將來, 這一技術將成為肺癌早期診斷中的“新式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