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家長如何幫助孤獨症孩子

孤獨症兒童的治療和早期干預, 離不開制定個性化訓練計畫。 因為他們的“病態”、程度不同, 需要的治療方案也應有針對性;而“教師”角色更多地由接受過專業培訓的父母承擔。 “因材施教”和“家庭康復”是對這些孩子最有效的幫助。

一、與教育“掛鉤”

為孤獨症孩子治病, 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教他們學習生存的技能和與人交往的規則、方法。 爸爸媽媽不妨把他們看成是正常的孩子, 營造一個讓他們學著自己照顧自己的氛圍, 比如自己穿衣服、穿鞋, 自己吃飯, 自己洗手、洗臉;學習適應環境和與人配合。

但設定的目標應貼近孩子, 同時把這個將要達到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細小的目標, 一點點地、分步驟去實現, 使他們稍稍努力就能看到成果;之後反復練習, 將成果鞏固下來。 如果設定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 百分百地會令孩子產生挫敗感, 使他們剛一起步就退縮回來, 欲速則不達。 因為, 對一般孩子來說很容易學會的生活技能或短時間內就能養成的良好習慣, 孤獨症孩子卻要學習半年或更長的時間。 所以, 爸爸媽媽在心裡給孩子定的標準一定要比同齡的正常孩子低很多, 急躁情緒和攀比心理萬萬不能有。

教這些孩子有意識地與人交往, 先要讓他們對交流感興趣。 比較好的方法是長久地和近親的人在一起,

耳濡目染親人的手勢、動作、語言、表情、相互表達和回應的方式、交往的技巧;耐心地給孩子反復示範, 一次次地引領孩子模仿。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 爸爸媽媽最好能將日常生活的內容與訓練結合起來, 變枯燥的訓練為有趣的遊戲, 逐漸讓孩子感覺到這是個很好玩的活動, 進而對父母即對“人”發生興趣。 孩子得了孤獨症, 既不是爸爸媽媽的錯也不是孩子的錯。 父母應說服自己與自卑心理“絕緣”, 帶孩子走出家門, 到處看看;幫助他找到小夥伴, 在與小朋友相處的細節上給予及時的指導, 擴大其生活範圍。 這對孩子萌生交往的願望很有好處。

二、時刻和孩子說話

孤獨症孩子絕大多數語言發育遲緩, 有的甚至喪失語言能力。

他們面臨的共同難題就是學會說話, 利用孩子吃飯睡覺以外的所有時間教他說話, 是家人不能回避的現實, 而且要持之以恆。

語言訓練可分階段進行。 比如, 前期準備階段教孩子模仿父母的口部動作, 像張大口、閉嘴、打哇哇、伸收舌、彈響舌、舔舌、咬舌、模仿發聲等等, 以鍛煉口、舌、唇、齒的靈活性。 讓孩子知道聽指令做事, 理解某些動作的意義拍拍手表示高興、擺擺手表示再見、拉把手表示友好。 有了這個基礎, 就可以開始下一步“發單音”的訓練了, 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和孩子的生活結合起來, 從稱呼最親近的人“媽”開始學發唇音;在拍一拍、抱一抱、打一打的動作中學習爆破音;借助孩子喜歡的食物和玩具學習一些詞彙, 如糖、梨、棋。

在此過程中, 注意培養孩子的目光注視及與父母的對視, 使之能模仿爸爸媽媽的口型發音。 如果孩子的發音不準確, 沒必要在短時間內刻意糾正, 以防影響他的學習興趣。 當孩子的單音字說得比較好了, 就可以著手教他學雙音節詞語了, 並將認知滲透其中, 依靠實物和圖片, 教孩子會說“杯子”、“麵包”、“橘子”、“猴子”。 有了這些“鋪墊”之後, 再對孩子做簡單的問答訓練, 目的是讓他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 學習溝通。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