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拔罐拔出水泡的有效避免措施

許多朋友在拔罐時沒有掌握好方法, 拔出水泡, 不小心將水泡弄破了更是疼痛難忍。 據專家介紹:拔罐後有時局部皮膚除了出現出血點、瘀血等現象之外, 有些患者會出現水泡。

拔出水泡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患者體內風寒濕濕毒較盛, 以濕氣最為突出。 起泡也是一種邪氣外出的表現。 有時會在罐壁上出現小水滴, 也是濕邪的表現。

2.留罐時間有點長。 這一點因人而異, 也是和體質有關係的。 有人留罐20-30分鐘也不會有起泡的現象。 也有人5-10分鐘就會起泡。 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時間需要短一些, 等對患者情況瞭解了,

就可以適當放寬時間。

3.罐子溫度較高, 這一點只有很小的可能性。 有時做閃罐, 如果造成罐體溫度過高, 這時留罐的話, 會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異, 同一個人拔罐, 有的部位沒問題, 有的部位起泡。 總的規律是背部、兩脅、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過重, 超出了承受能力。

知道了拔出水泡的原因, 那麼應該如何避免呢?

一、在應用走罐時, 不能在骨突出處推拉, 以免損傷皮膚, 或火罐漏氣脫落。

二、體位元須適當, 局部皮肉如有皺紋、鬆弛、疤痕凹凸不平及體位移動等, 火罐易脫落。

三、在應用針罐時, 須防止肌肉收縮, 發生彎針, 並避免將針撞壓入深處, 贊成損傷。 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四、起罐時手法要輕緩, 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

按壓一下, 使氣漏人, 罐子即能脫下, 不可硬拉或旋動。

五、在應用刺血拔罐時, 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 要等於或略大於火罐口徑。 出血量須適當, 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

六、在使用多罐時, 火罐排列的距離一般不宜太近, 否則因皮膚被火罐牽拉會產生疼痛, 同時因罐子互相排擠, 也不宜拔牢。

七、根據不同部位, 選用大小合適的罐。 應用投火法拔罐時, 火焰須旺, 動作要快, 使罐口向上傾斜, 避免火源掉下燙傷皮膚。 應用閃火法時, 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 以防酒精滴下燒、傷皮膚。 用貼棉法時, 須防止燃著棉花脫下。 用架火法時, 扣罩要準確, 不要把燃著的火架撞翻。 用煮水罐時, 應甩去罐中的熱水, 以免燙傷病人的皮膚。

小編相信只要您注意以上事項,

就可以有效避免拔出水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